国际航运中心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香港手册》第139页(746字)
香港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海港东以九龙城码头至港岛东北岸为界,与东面进港的鲤鱼门水道相呼应;西至青洲、昂船洲一线,与西南面进港的汲水门水道相衔接;中部是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狭长的“维多利亚港”,全部面积有6000公顷,宽度由1.6公里至9.6公里,水深可容305米长、吃水12.2米深的船舶行驶。海港以北有九龙半岛为屏障,西有大屿山的蔽护,港内海深浪低,碧波如洗,水面甚为开阔。加之入口窄,海港终年不淤不冻,东面的九龙湾、西面的昂船洲和港岛中间的海面,都成为船舶避风的好去处。此外,香港还处在国际航运线的枢纽位置,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面向东南亚,经太平洋、印度洋海上干线可与美洲、欧洲和非洲联系。背靠大陆、扼珠江口而居,珠江三角洲一带星罗棋布的河流网络把香港与华南地区重要的商港黄浦港、广州港、蛇口港、赤湾港及其他几十个内河港口联成一片。内河货船把香港的海运货物疏散到华南和内陆各省,同时也把内地的物资聚集到香港,再转运到世界各地。随着华南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内河航运的运量越来越大。由于香港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其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准备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拥有亚洲效率最高、最繁忙的世界第一大集装箱(货柜)码头。据港府海事处统计,香港航运业近年来一直屡创佳绩。1993年香港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19万个标准箱,它比1992年增长15.48%,连续两年荣登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宝座,新加坡以900万个屈居其后。从8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集装箱港口冠军一直由香港和新加坡轮流坐庄。香港在1987年、1988年、1989年创得货柜港三连冠佳绩时,新加坡一直紧随其后,于1990年、1991年超过香港,1992年、1993年香港两次又荣登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