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思想文化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22页(2256字)

宋代的思想文化,丰富多采,具有不同于前代的特色。建国以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一)宋代思想 儒学发展到宋代,形成理学,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建国以来,研究宋代理学的论着,为数甚多。侯外庐等着《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下册用很大篇幅论述了宋代理学的发展线索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特征(人民出版社,1959年、1960年)。杨向奎的《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下册着重研究宋代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面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最近出版的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是对宋代理学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可喜尝试。书中不仅对着名的理学家,而且对许多虽不很着名却在理学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的理学家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注意探究理学各派别的源流、发展及演变过程。除了通论性的着作之外,还有一些专题性的研究着作。张立文的《朱熹思想研究》(中华书局,1982年)对这位大理学家的政治、经济、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学说进行全面的论述。杨天石的《朱熹及其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着重研究了朱熹的哲学思想。崔大华的《南宋陆学》则是研究以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派别的专门着作。此外还有大量的专题论文。

关于宋代理学的许多问题曾经展开多次热烈的讨论。在50年代和60年代,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特点和理学的范畴,是讨论得较多的题目。近几年来,理学的对象、名称和性质,理学与宗教的关系,理学与宋代社会的关系,等等,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宋代的思想界是比较活跃的。理学之外,北宋王安石、南宋陈亮、叶适等人的学说,在当时都有很大的影响。上述《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等着作中都有专章论述,此外还有不少研究论文。

(二)史学。宋代史学兴盛,名家辈出,名着如林,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其中最着名的有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建国以来,对宋代史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关于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研究成果最多,论着不下百种之多。讨论的重点是:(1)《资治通鉴》在史学上的成就和思想倾向。论者一般都充分肯定《通鉴》对于中国史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但对其思想倾向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有的认为《通鉴》一书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其主要倾向是保守的;有的则认为其思想有可以肯定之处。(2)关于《通鉴》编纂分工和编纂程序的讨论。1961年剪伯赞发表了《学习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精神——跋〈司马光通鉴稿〉》一文(《人民日报》1961年6月18日),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引起了一场争论。70年代后期,又有不少文章继续进行讨论。可以说,关于《通鉴》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有人称之为“通鉴学”、

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是记述当代史事的着作,具有很高的价值。徐规先后发表了《李焘年表》和补正、再补正(《文史》第2、4、16辑),对这位史学家的生平作了细致的考证,也为研究《长编》作出了贡献。裴汝诚对《长编》的撰修经过、版本着录和李焘的治史精神,都有专文加以论述。对于欧阳修的史学,意见分歧颇大。有的认为他的史学思想具有战斗性、科学性和时代特点,开拓北宋一代新学风。有的则认为他的史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正统论”,所着都未必堪称良史。此外关于郑樵的《通志》、陆游的《南唐书》等也都有人进行研究。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建国以来在宋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中也有显着的收获,请参看本书有关部分,这里从略。

【参考文献】: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五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

中国史稿编写组:《中国史稿》第五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

周宝珠、陈振主编:《简明宋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

邓广铭、程应镠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

漆侠:《求实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中州书画社,1983年。

华山:《宋史论集》,齐鲁书社,1982年。

宋史研究会编:《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宋史研究会编:《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州书画社编:《宋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

关履权:《两宋史论》,中州书画社,1983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