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451页(1453字)

【释义】:

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titial nephritis,AIN)特征为快速出现的急性肾衰(ARF)。

【诊断】:

1.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无水肿、高血压,尿量正常,很少少尿,无或少量蛋白尿,常易漏诊。如系感染因素所致可有发热、尿路刺激征状、肾区叩击痛;如系药物过敏所致可有发热、皮疹、关节酸痛、血嗜酸性细胞和IgE升高。尿钠排泄增加,代谢性酸中毒;肾脏正常大小或增大。很少情况下表现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伴镜下或肉眼血尿,临床提示小球病变,但病理以肾间质病变为主,小球基本正常。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感染或中毒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对蛋白和红细胞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2.病理 疑及AIN而病因不明情况下尽早肾穿刺。病理表现为肾间质水肿、细胞浸润,可伴有肾小管上皮受损和不同程度的小管细胞坏死,而无明显的肾血管和小球损害。细菌感染所致的AIN肾间质浸润以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药物引起AIN以单核细胞(淋巴浆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有时可见间质肉芽肿病变。

3.病因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病因,见表5-4。

表5-4 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

4.感染性AIN 大多数AIN由感染所致。

(1)败血症 AIN多由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侵入门户常来自泌尿道,应常规检查泌尿道有无梗阻。败血症多发生在老年或糖尿病患者以及曾接受过细胞毒药、皮质醇激素,长期服用镇痛剂治疗或以往即有肾功能受累者中。

(2)流行性出血热 该病由Hantann病毒引起,黑线姬为传染源,接触螨或感染鼠的排泄物而罹病。病毒传播多发生在夏秋季,潜伏期为10d~1个月不等,临床表现高热、寒战、大汗、肌痛、头痛、眼眶痛,重者出现脑膜炎。随之出现腰痛、腹痛、少尿、ARF。少尿期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不等,重者则历时2周以上进入多尿期。患者可有一过性大量蛋白尿(3~30g/24h)伴镜下血尿、无高血压。部分患者有出血倾向,呕血、便血和(或)异常淋巴细胞。肾脏病理示肾间质水肿以单核细胞炎细胞浸润为主,肾小管扩张并有坏死、脱落,小管腔内可见透明管型和蛋白管型,皮、髓质交界处有出血灶。

发病2周后,Hantann病毒抗体滴度增高,持续存在。对可疑病例应做特异性血清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或回顾性诊断。

5.药物性AIN 发生率近年来升高,其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临床表现为高敏反应,起病多不典型,某些患者以往有药物过敏史,再次用药症状重现。引起AIN主要药物为抗生素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

6.其他 Wegener肉芽肿伴ARF、某些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肿瘤细胞浸润和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女性多见,有单侧或双侧葡萄膜炎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肾间质嗜酸性细胞浸润,肾间质、骨髓和淋巴结活检中可见肉芽肿病变。皮质激素治疗改善肾功能,部分病例可自行缓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