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蛛网膜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698页(1235字)

【释义】:

脊髓蛛网膜炎(spinal arachnoiditis)指继发于感染,损伤,化学性、物理性刺激的某种致病因素或原因不明的反应性炎症,引起脊髓蛛网膜增厚与脊髓、神经根粘连或形成囊肿、脊髓腔阻塞,并导致相应脊髓功能障碍。

【诊断】:

1.临床表现 多属慢性疾病,缓慢发病,病程中症状可以缓解与恶化波动,部分患者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1)粘连型

1)感觉障碍 有明显感觉异常,如皮肤灼热、寒冷和麻木等感觉,体格检查可发现根型或传导束型感觉减退或丧失。且其感觉障碍的程度不等和分布不规则,常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2)运动障碍 症状亦可轻可重,有不同程度痉挛性瘫痪。当病变累及前根时可有相应节段区肌肉萎缩。

3)括约肌功能障碍 一般情况下二便功能障碍轻,出现较迟,但尾部蛛网膜有粘连时,二便障碍出现早且较重。

(2)囊肿型 较粘连型少见,囊肿型蛛网膜炎的临床表现类似脊髓肿瘤,可有神经根痛,病变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但病程中常有缓解期,症状可有明显好转。当囊肿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出现脊髓受压症状。

2.辅助检查

(1)脑脊液 脑脊液测压,初压较低(动力试验多呈椎管不完全阻塞征象),白细胞可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脊髓腔碘油造影 可见脊髓有不定形狭窄,造影剂呈分散状,常呈不规则的串珠状或小条索烛泪状表现。

3.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颈椎间盘突出、脊髓肿瘤、脊柱结核及多发性硬化等鉴别。

【治疗】:

1.内科治疗

(1)急性期给予抗生素、激素、B族维生素、地巴唑等。亦可应用血管扩张剂。

(2)蛛网膜下隙有梗阻的病例,可在椎管内作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链球菌去氧核酸酶。

(3)可根据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损害情况辅以针灸、脊背部碘离子透入等康复治疗。

(4)对截瘫患者要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及褥疮,加强护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训练。

2.手术治疗 囊肿型或局部粘连型蛛网膜炎,可作囊肿摘除或粘连分离术,术后再辅以药物治疗,将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