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酸中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528页(1677字)
【释义】:
肾小管酸中毒(RTA)由近曲管HCO3回吸收障碍、远曲管泌H+或泌H+,K+障碍的独立疾病。具有高血氯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表现为生长落后、肌无力和骨病等。原发性RTA病因至今不清,部分病例与遗传有关,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为隐性或散发起病。继发性RTA的原发病有重金属或药物中毒、肾小管-间质病、多发性骨髓瘤、肾髓质囊性变或肾移植后慢性排斥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各型均有生长发育落后、厌食、恶心。Ⅰ,Ⅱ型有多饮多尿,肌无力甚至肢体麻痹。
(2)体征
1)体重和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儿,重者呈重度营养不良或“侏儒状”。
2)骨病 见于Ⅰ型,年幼起病者有肋串珠、鸡胸、手足躅等。年长起病有多发性骨折或骨骼畸形。
3)肌无力 见于Ⅰ,Ⅱ型。肌无力甚至肢体麻痹。
4)心律失常
a.Ⅰ,Ⅱ型呈低钾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
b.Ⅳ型呈高钾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重者心室颤动、至心脏停搏。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a.各型均有pH,BE,HCO3-降低。
b.血氯增高占多数。
c.血钾:Ⅰ,Ⅱ型降低。Ⅳ型增高或正常。
2)尿液检查
a.尿常规 正常。
b.pH>5.5(Ⅰ型)。
c.可滴定酸,尿铵降低(Ⅰ,Ⅳ型)。
d.HCO3-增高(Ⅱ型)。
(2)影像学检查 Ⅰ型长骨X线片普遍骨质疏松,干骺端杯口样和毛刷状改变。年长儿常有多发性骨折,“O”或“X”形腿等。
3.鉴别诊断 本病与营养不良、佝偻病周期性低钾性麻痹,垂体尿崩症鉴别,要点为本病特征性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
1.碱剂 重症酸中毒先用静注NaHCO3。Ⅰ,Ⅱ型选枸橼酸液(每升含枸橼酸钠、钾各100g),每毫升含Na+,K+各1mmol,HCO3-2mmol。Ⅳ型选10%枸橼酸钠,每毫升含Na+,HCO3-各1mmol。按HCO3-计算:Ⅰ型5~14mmol/kg·d,Ⅱ型14~25mmol/kg·d,Ⅳ型3~15mmol/kg·d。
2.维生素D制剂 用于Ⅰ型骨病患者,在碱剂纠正酸中毒条件下,维生素D制剂对骨病行之有效。维生素D3每日1~5IU,口服。根据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和X线片骨病变化程度可减量或停药。
3.纠正血钾
(1)低血钾 Ⅰ,Ⅱ型用枸橼酸钾。
(2)高血钾 轻者限制钾盐摄入。重症者选9-α氟氢可的松、排钾利尿剂、NaHCO3、离子交换树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