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耳穴诊疗手册》第187页(1235字)

【定义】心绞痛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引起了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年老体衰,肾气不足,膏梁厚味,损伤脾胃,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思虑劳倦,伤及心脾等因素有关。中医属“胸痹”、“真心痛”、“厥心痛”、“心痛”范畴。临床症状:突然发作,胸骨后和左胸前疼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性,可向左肩,左臂直至环指、小指放射。疼痛可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0~15分钟,经休息或舍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可缓解。其原因多由劳累、精神紧张、饱餐后诱发,发作时面色苍白、出冷汗。

【取穴】主穴:心、交感、皮质下。配穴:胸、肝、心脏点(上屏上1/2在外耳穴稍下处)、小肠。

【情况说明】耳针治疗早期冠心病有效,对晚期心肌病变,效果较差。

【典型病例】女,68岁,家庭妇女。患者在候诊时,突然感胸闷,面色白,出冷汗,左胸前疼痛,并向左肩,左臂放射痛,原有冠心病史,已数年未发,即为患者应用探捧在左耳郭上找到心区及胸区敏感点,用毫针作强刺激3分钟后,胸痛缓解,面色转红润,冷汗即止,留针30分钟拔针,再加王不留行子贴上述耳穴,隔1周复诊并作心电图复查见T波倒置,有心肌陈旧性缺血迹象。

【按语】(1)张仁报道:应用电耳针治疗心绞痛66例,总有效率83.7%,心电图有效率50%,电耳针配合体针,心绞痛,显效率64.3%,总有效率96.4%。

(2)广州地区心脏病防治协作小组报道:治疗冠心病4例(《新医药学杂志》)4:20,1971);自贡市耳针协作组报道治疗1例也有一定疗效。(内部资料)

(3)据哈尔滨市工人疗养院报道:用耳压法治疗冠心病31例,其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分别为83.87%与80.65%,而药物对照组只有58.67%与55.17%,说明耳压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4)据上海中医研究所报道:观察耳针治疗12例,取耳穴:心、小肠、交感、皮质下为主穴,辅以缘中、肺、肝、胸、耳背沟、枕等每次选3~5个穴,少数人心区刺二根针接上电脉冲治疗仪,留针1小时隔天1次,12次为1疗程,结果如下:症状改善,显效6例,改善者4例,1例改善后死亡,另1例心肌梗塞死亡在针前后均无症状。心电图改变,显效者3例,好转者3例,无效2例,加重3例。

(5)笔者与王照浩均有同样的认识:耳针及耳压对于胸闷、胸痛有一定疗效,若心绞痛大发作或心肌梗塞发生时要与西医内科抢救条件下配合进行,以免延误病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