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功能成本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理财手册上》第413页(2617字)

价值工程(分析)实施对象一经确定下来后,就要对该对象进行功能成本分析,从而确定对产品改革方向的重点。

对产品中的各零部件改革方向重点如何确定,必须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评定。即:看每个零部件的功能与成本匹配是否适度,不适度者为改革的重点。

1.对产品中各零部件重要程度的评分

评价各零部件在产品中的重要程度,一般采用“一对一评分法”即把每个零部件一一相比,重要的得“10”分,次要的得“0”分。然后总计每个零部件的总得分,这样就可按每个零部件总得分的多少来确定各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分数越高,就越重要)这种方法也称作“强制评分法”。

这种评分法下,会产生某零件得“0”。就会认为该零部件为多余功能,应予排除。但实际上,这只能表明其功能次要而已,但不一定需排除(应视具体情况而决定)。

举例:某产品A、B、C、D、E、F、G、H共8个零件来构成。其重要程度,经评分后,结果如下:

从上述评分结果看,该产品中“D”零件得7分最重要;“G”零件最不重要,得“0”分。

由于各人见解不同,评分结果可能不同。可多请几位专家,分别用这种方法进行打分,最后将各打分结果中的零部件得分进行加权平均。

如:甲、乙、丙三个,对某产品中A、B、C、D两个部件分别打分情况如下,试说明评分法,将产品各功能量化的方法:

将各人对A、B、C、D零件的总分加数平均,权数分别为3、2、1。

还如上,例甲、乙、丙三人对A、B、C、D、E、F、G、H各零件分别打分的评分结果综合下表。

注:(1)权数和为6。

(2)某零件总分=该零件甲得分×3+该零件乙得分×2+该零件丙得分×1

2.各零部件功能成本系数比值的确定

既然设想各零部件总成本与总功能是相适应的,那就是说二者的比值为“1”才是最匹配的,是最适应的。

这是因为:

①总功能>总成本→比值>1,表明该零部件较为重要,但成本分配偏低,可能造成功能不足,二者不匹配。

②总功能<总成本→比值<1,表明该零部件的成本分配额偏高(不一定功能不重要)这些成本额全被占用,有可能在功能上存在着剩余浪费。

③总功能=总成本(或近似)即→比值=1,则表明二者是基本适应的。

还如上例资料,计算功能成本系数比值如下:

评价如下:①G零件配比较为适度;

②A、B、E零件配比中,功能成本系数均小于1,成本配比分配偏高,不适度;

③C、D、F、H零件配比中,功能成本系数均大于1,成本配比,相对偏低,不适度。

3.按“功能系数”分配目标成本

按“功能系数”分配目标成本,是指在一定功能下,各零部件应该分配(配以)的合理的成本水平。

某零部件应该分配的目标成本=产品的总目标成本×该零部件的功能系数。

目标成本=计划销售-税金-目标利润

其中:产品的总目标成本:

①可根据售价、税率和利润率水平测定。

②可根据改、扩、技措实施时的成本预测结果来确定。

各零部件应分配的目标成本确定后,以之和上期的各零部件实际成本相比较,即可考察出哪些零部件该降低成本,以免功能有余,哪些零件该增加一些成本,以防功能不足(功质量达不到)。

注:正数→应为增加成本额

负数→应为降低成本额

举例:还如上述资料,若目标成本为47元,各零部件需增降的成本额数值计算如下:

总评价:从功能与成本的适应情况看:

①G1系数比值近于“1”较为适应。

②A、B、E系数比值C1,功能有余,应降低成本按适应要求,应分别降低成本的程度见表。

③C、D、F、H系数比值?1,功能不足,应追加成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