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的安置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理财手册上》第470页(8694字)

1.货币资金的安置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是企业非定额的流动资金,从它在企业中的作用来看低于非盈利资金。企业持有货币资金的主要动机,一是为应付日常营业的需要,包括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支付其他生产费用,以及交纳税款和利润,二是在企业货币资金收支暂时不平衡情况下或发生意外事故时,及时补充货币资金供应和偿还债务。因此,企业保持一定的货币资金是为了交易和预防机动的需要。过多的货币资金势必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而过少的货币存量也必然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的困难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①存货换式。

在假设企业对未来的货币资金需用量完全可以预测的前提下,可以应用有货管理上的经济批量公式来预测其理想的货币资金平均需要量。

设收入在每隔一段时间发生,支出是在一个时期内均衡发生,在此时期内,企业通过销售有价证券以获得资金 其资金运用情况如下图。

企业在期初持有M元货币资金,在这笔钱用完后,即时间t1时,企业出售有价证券M元,以补充之,然后这笔钱又逐渐支用,至时间t1时,再出售M元有价证券,从此周而复始,形成有规律的运动。

货币资金持有量越大,需补充的天数越长,在一定时期内出售有价证券(或借款)次数越小。有价证券转换成现金的固定成本就越低,但此时丧失投资于有价证券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就越高。其两项的总成本:

其中:F——每次卖出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或银行借款的手续费)

T——每一时期内货币资金的总需要量

M——理想的货币持有量

K——有价证券在此时期的利率

上述公式通过求M的导数,并令其结果为0,即可求出以下公式

例如:某企业每月现金需要量为600,000元,每天支出量不变,每次转换成本为50元,有价证券月利率为5‰,该企业最合理的货币资金持有量为:

交易次数(借款次数)为:

②随机模式

如是企业的货币支出是随机的,货币资金的需要量事先无法预知,此时,企业可制定一控制区域,当货币余额达到上限时,购进有价证券,当货币余额下限时售出有价证券采用米勒-欧尔模式(Miller orr-model)时常以h为上限,o为下限,如。

当货币资金余额达到h时(t1),买进h-Z数量的有价证券。当货币资金余额降到零时(t2),则卖出Z数量的有价证券,使货币资金余额保持在Z的数量上,其中Z为货币资金转换点,是以下列公式确定的。

式中:F——交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

ε——每日净货币资金流量为方差

K——有价证券的月利率

h=3Z

平均货币资金余额=(h+Z)/3(根据米勒估计)

例如:某企业每日净贷流量的标准要ε为80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9%,每次转换成本为75元,一年按360天计算,则:

h=3Z=15.723(元)

平均货币资金余额=(h+Z)/3=6,988(元)

2.应收债权的安置

①应收帐款是企业在正常交易过程中与客户发生赊欠而产生的未清帐。提供信用的公司必须投放一部分资金,以维持它拥有的应收帐款。

A.企业在应收帐款上占用资金的最主要原因是提供信用,这会使它的产品在竞争上获得有利条件,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利润。当竞争激烈时,采取稳健信用方针的企业,当它的竞争者慷慨提供信用时,可能发觉这个稳健方针对自己的销售会起到抑制作用。反之,应收帐款占用的资金,就会产生较大坏帐损失风险。

B.销售和收帐期

企业应收帐款占用资金的水平是由赊销量和应收帐款占用时间的长度决定的。

②应收债权资金安置计算的方法

3.存货的安置

(1)原材料存货资金的安置

原材料存货资金的安置是指在生产经营周期中劳动对象如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物资的投放资金额度。其确定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ABC分类法

为了满足产品生产的需要,绝大多数企业都需要采购成千上万种材料,作为生产物资储备。在这些材料中,价值高低,使用数量多少以及采购的难易程度均千差万别,因此,在管理上不应等量其观,而应分清主次,遵照重点管理原则,抓主要方面。而在资金需用量预测的方法上也应采用重点细核、粗细结合的原则。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使用的ABC管理法,就是区别重点和一般进行分别管理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ABC管理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对存货进行分析排队,找出主要矛盾,确定管理重点和管理方式,从而达到最经济、最有效管理存货的一种方法,应用ABC管理法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计算每种材料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资金占用金额,重点材料可按单个品种计算,一般材料可按类别(如钢材、有色金属等)计算。

第二,计算各种材料占用金额占全部材料资金占用额的百分比,并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制成表格。

第三,将品种少,占用资金大,采购较困难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十分重要的原材料分为A类、材料品种和资金占用比重中等的为B类、对于资金占用比重小,品种比重大的低值材料,作为C类。

从一般经验得出A类材料的品种约占全部材料品种的5~15%,而资金占用却占全部材料资金的60~80%,B类材料的品种约占20~30%,资金占用比重为15~30%,C类材料品种约占60~70%,但资金占用比重只有5~15%。这类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②周转期计算法

对于A类原材料作为重点管理,因此,其资金占用额应科学核定。原材料资金占用的多少,取法于三个因素;计划期原材料每月平均耗用量;原材料计划价格;原材料资金周转天数,其关系式如下:

其中,计划原材料每日平均耗用量取决于企业计划期的生产规模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期日数一般以年度为360天,季度为90天,月份为30天计算。

原材料计划价格,包括材料买价,外地运杂费,运转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

原材料资金周转天数是从企业支付材料价款起,到将原材料投入生产为止这过程的间隔天数。内容包括,在途日数,验收日数,应付供应间隔日起,整理准备日数和保险日数。

该天数主要是因结算方式关系而形成的材料未达企业之前资金占用的天数,其长短取决于运输手段,供应地远近。

企业如从多个单位采购同一种材料,其材料的在途日数需确定其加权数,计算公式为:

B.验收日数,指原材料运达企业后进行计量、点数、拆包开箱、检查化验,直至入库为止这一过程中资金的占用日数,其长短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及生产工艺的要求。

C.应计供应间隔日数=供应间隔日数×供应间隔系数

供应间隔日数是指前后两次供应材料的间隔日数。它取决于供应单位的供应周期或用料单位的采购周期。供应间隔日数在从多个单位采购同一种材料时,必应将各单位的供应间隔日期进行加权平均,原理如在途日数。

供应间隔系数是因企业多种陆续进货的材料在资金上可互相调剂使用而将供应间隔日数打的折扣,具体可计算如下:

供应间隔系数=每日平均库存周转储备额/最高库存周期储备额×100%

D.整理准备日数,指原材料在投产前进行技术处理和生产准备所占用资金的天数,其长短取决于原材料加工的要求。

E.保险日数,是指为防止特殊原因使原材料供应偶然中断而建立的保险储备所占用资金的天数,其长短取决于供应单位执行合同的情况,以及是否有代用品等因素。

③经济定货的预测

储备资金需用量的最佳水平必须满足两上条件,一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二又能使储备资金上占用的资金达到最低水平。材料上所占用的资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材料的取得费用(成本),二是储存费用(成本),三是缺货成本(费用)。

取得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的采购成本,它取决于材料采购的单价和数量;二是定货成本,它是由采购部门的管理费、采购人员的工资、旅差费和进行定货的业务费;(如邮电、文具、登记、付款和验收等方面的费用)等组成。

储存成本包括在材料储备上占用资金应支付的利息,贮存中的损耗、损毁、保险费以及库房建筑物和仓库机械设备的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维修费,通风照明费、仓库职工工资和办公费等。

缺货成本包括由于停工待料而发生的损失,为补足拖欠定货所发生的额外成本支出,由于对顾客延期交货而付给的罚金,以及由于未按期交货而在“商誉”方面蒙受的损失等,缺货成本具有较大的估计性,在全国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少考虑。

材料的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TC=TCa+TCc+TCs

其中:

TCs=NsQsKs

其中:D——材料的年需用量

u——材料的单价

Q——一次进货量

N——年定货次数

K——一次定货成本

F1——定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

F2——储存成本中的固定成本

K—单位材料年储存成本

Ki——材料金额一定百分比表示的储存成本

Ks——单位缺货成本

Qs——每次缺货量

Ns——年缺货次数

如不考虑缺货成本,则上列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后两次为以Q为转移的变动成本,前两项是生产规模已定条件下发生的固定成本,它们不随Q为转移。因此,Q的多少可以决定后两项费用之和的多少,为减少这部分费用开支,可用以下方法确定其在这两项费用最低条件下的定货量。

A.逐次测试法

设:D=3600件,u=4元,K=10元,Ki=20%库存材料金额

Kc=uKi=4×20%=0.80元

B.公式法

以Q为自变量,求TC的一阶导数,得:

将前例数字代入公式得:

(2)生产与成品存货资金的安置

①生产存货资金的安置

企业在生产资金主要是指占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待摊费用上的资金。计算时,应分项目及产品品种进行。

A.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存货资金的安置

在产品存货资金是指从原材料投产开始,直到产品的制成入库为止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占用的资金,它的占用量大小取决于四个因素,各因素与其占用量的关系式如下:

式中:产品每日平均产量取决于企业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生产量越大,日产量越高,反之日产量就越低。产品单位计划成本,反映企业计划期对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可以成本预算中求得。

在产品成本系数是指在生产周期内每日发生的平均费用占最高费用的比值。它根据生产费用发生情况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生产周期较短,生产费用的发生每日可以确定的产品可用:

第二种,生产一开始投入大量费用,其余费用陆续地,较均衡地投入的产品可使用以下方法。

第三种,生产过程较复杂,原材料分次投入生产的产品,可先按生产阶段分别计算在产品成本系数,其次计算各阶段的资金需用量,或者计算综合在产品成本系数,最后求得在产品资金需用量。

生产周期是指材料投产直到产品完工入库为止的时间,它是生产资金占用的天数,它是长短取决于产品的工艺要求。

②成品存货资金的安置

成品资金是指企业产成品和外购商品所占用的资金。产成品库存量的大小,取决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在确定生产规模的前提下,成品资金需用量可采用周转期法预测,而在不确定条件下,则采用边际分析法。

A.周转期法

根据生产规模和成品资金周转速度来推算占用在产品方面的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每日平均产量是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的,它是在计划期内的每日平均数。即:

单位产品计划成本,是反映计划期成本管理的要求,由成本计划确定的。

成品资金定额日期,亦称周转日数,表示产品完工入库直到销售收回货款(成贷款)为止的时间,它包括产成品的约运间隔日数(选配、积累成批所需时间),包装、发运和办理票据结算所需的天数。定额日数的长短取决于销售合同的规定以及票据到期日或承兑期限的长短。

B.边际分析法

企业增加库存,在市场需求关系不确定条件下,必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能销售出去、二是不能销售出去。而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所获利润既为由于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库存所获得的边际利润,总之,若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库存所获得的边际利润,总之,若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库存不能出售,则发生的损失,就叫做边际损失。

则:

Pn·Mπ=(1-p)ML

式中:Pn——第n个产品可能估出的概率;

Mπ——边际收益额

ML——边际损失额

则:最佳成品资金需用量的最低出售概率为:

如:某企业根据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出售一个单位产品的可实现利润为20元,不能出售时每件产品损失30元,销售率如下表:

将已知资料分析如下表:

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存货保持在1,200件时为最佳有存货,引时的成品资金占用量为最合理占用量。

4.待摊费用的安置

待摊费用是指已支付尚未摊入成本的资金占用额,其需用量的多少取决于摊销费用发生的总额大小及摊销的比较大小,可以上年的结转余额为基础,根据计划期预计发生额和预计摊销来推算,计算公式如下:

例如:某企业计划年初结存的待摊费用余额为23万元,计划年度待摊费用发生额为35万元,计划年度待摊费用摊销额为34万元;

计划期未待摊费用余额=23+35-34=24(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