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木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267页(7069字)

【中医理论】

吴茱萸6升(10g),木瓜2颗切(10g)。右二味,以水一半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又名(苏长史)茱萸汤。首载《备急千金要方·卷土·风毒脚气》。用于脚气入腹困决欲死,腹胀。二药合用能和胃化湿,温通止痛。

《备急千金要方》原文论述“茱萸汤,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方。吴茱萸六升,木瓜颗切。右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而闷即瘥。此起死人方”。依此论述并据五版《方剂学》(许济群主编》,煎制一升相当于现今的596.4ml,经过测算,吴茱萸(贵州铜仁产小花)每10ml约5g,从而算出吴茱萸6升约折合为现代的1800g;从木瓜看,用两颗,且切,据宋《图经本草》载“木瓜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按中等大小150g/颗进行换算,两颗约300g;最后确定吴茱萸∶木瓜约为6∶1考虑到估时可能存在误差,并查阅大量古方书发现,吴茱萸和木瓜配伍,从宋至今有“木瓜汤”(宋·《仁斋直指方论》)、“三将丸”、“吞矢汤”、“木瓜茱萸汤”(《元·《世医得效方》)、“鸣散”(元·《论治准绳》)、“木瓜丸”(《杨氏家藏方》)等。经剂量换算吴茱萸和木瓜伍用比例主要集中在6∶1、1∶1、1∶2、1∶5这四种上。即以此4种比例对其相应汤剂进行了去甲基吴茱萸碱含量的比较,生物碱类及有机酸类成分的TCL比较有微量元素的测试与比较。

【化学研究】[1]

1.样品制备

药材样品: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吴茱萸生药粉(20目)2.0g于三角烧瓶中,加入4ml氨试液与硅胶(~140)2.4g拌匀,放置过夜,次日再加氨试液1ml,转移至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70ml水浴回流提取6h(至提取液对碘化铋钾呈负反应)。氯仿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转入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得待测样品液。

复方样品:取吴茱萸、木瓜各9g,精密称定,按苏长史汤制法制备,过滤,得滤液,将药渣用水洗涤3次,合并入滤液,浓缩滤液至糖浆状,加助滤剂5g拌匀,80℃烘干,过20目筛,粗粉至50ml锥形瓶中,加氨试液6ml拌匀,放置过夜,次日移至索氏提取器中,氯仿水浴提取生物碱至提取液对碘化铋钾呈负反应,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转入5ml容量瓶中并定容,得待测样品液。

2.去甲吴茱萸碱的定量分析

测定条件的选择:岛津CS-900双波长扫描仪,λs=343nmλr=370mn.硅胶G薄层板,开展剂:三氯甲烷—乙酸—三乙胺(10∶0.5∶0.1%~0.5%);回归方程:Y=5315x+10701,r=0.998,n=5PHOTO MODE:ABS TRN;SCAN MODE:LINEAR;OUTPUT:AREA;BEAM SIZE:1.0×10.0;MINI AREA:100;DRIFTLINE:2.0;λ:DUAL;λs=343nm;λr=370nm。

稳定性考察将标准品及待测样品溶液各10μl点于薄层板上,间隔一定时间测定,斑点在4h内不变,7h后呈下降趋势。

线性考察:取去甲基吴茱萸碱的对照品溶液(以氯仿溶解至刻度)各相当于0.1、0.2、0.3、0.4、0.5μg,分别点于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后测定,以峰面积与点样量的积分值回归,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5315X+10701,r=0.9978,n=5精密度试验:同板精密度试验: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分别点5个同样量的对照品和待测样品,对同一斑点连续扫描5次,对照品的变异系统(CV):0.35%;药材样品的CV:0.91%;复方样品的CV:0.29%。对5个不同斑点扫描,对照品的CV:2.44%;药材的CV:2.85%;复方样品的CV:2.94%。异板精密度试验:在5块不同的薄层板上分别点上对照品、药材样品及复方样品,各样品的CV分别为1.87%、3.78%及5.61%。加样回收率试验:待测药材样品的加样回收:准确称取生药样品0.5g4份,其中2份加入对照品溶液,挥散溶剂后照样品分析项下提取,得回收率见表6-14-1。复方样品的加样回收:按样品项下制备样品4份,至加硅胶烘干拌匀后,其中2份加入对照品溶液,挥散溶剂后按样品分析项下提取,得回收率见表6-14-1。

表6-14-1 加样回收率(,n=5)

样品测定:在确定的层析条件和扫描条件下,将去甲基吴茱萸碱的对照品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点于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后测定,所得峰面积代入回归方程计算样品含量。

对吴茱萸汤不同煎煮时间的研究:去甲基吴茱萸碱的溶出率在煎者10min左右会出现一个峰值;100min之内,溶出量随煎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40min后,随时间的延长溶出量降低。这揭示适当延长煎煮时间有利于生物碱有效成分的溶出;而煎煮时间过长,可能由于受热分菜及有机成分之间的复杂作用使其生物碱成分的溶出率下降。TLC色谱测定含量数据见表6-14-2。

表6-14-2 茱萸汤不同煎煮时间溶出率的变化

(所测含量为18g吴茱萸煎出量的3次测定平均值)

对吴茱萸和木瓜配伍汤剂成分变化的研究:对茱萸汤的实验研究表明,吴茱萸和木瓜配伍前后及不同比例配伍的复方汤剂的薄层研究显示,两药的有效成分生物碱与有机酸并未发生实质上的变化,元素分析亦是如此;其变化主要体现在量上,吴茱萸配伍木瓜后,汤剂中去甲基吴茱萸碱与微量元素的溶出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不同比例配伍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微量元素的溶出率随木瓜含量的增加而提高,K、Mg、Mg、Cu等元素在吴茱萸与木瓜之比为1∶1时,出现了溶出峰;对以去甲基吴茱萸碱为代表的生物碱的溶出率在吴茱萸与木瓜之比为1∶2时呈现出较高的溶出率,当木瓜用量小于(吴茱萸∶木瓜)1∶2时,对生物碱的溶出率未出现明显影响,部分无机元素在吴茱萸:木瓜为1:1时出现了最大的溶出率,认为这很可能对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不同配伍的茱萸汤中去甲基吴茱萸碱的溶出研究表明,去甲基吴茱萸碱的含量出现两次峰值,一次在配伍木瓜之后,另一次当吴茱萸与木瓜用量为1∶2时。实验结果见表6-14-3。

表6-14-3 吴茱萸和木瓜配伍前后及不同比例配伍的复方汤剂去甲基吴茱萸碱含量

(所测含量为9g吴茱萸煎出量的TLC三次测定平均值)

对不同配伍的茱萸汤中无机元素变化的研究:考虑茱萸汤中无机元素的变化,吴茱萸配伍木瓜前后以K、Ca、Mg等离子的溶出量变化最大,这其中K的溶出量增加3220.45pm(+5.62%),Ca的溶出量增加4586.75ppm(+15.01%),Na的溶出量增加18.79ppm(+2.87%),Mg的溶出量下降85.47ppm(-3.53%);在吴茱萸:木瓜为1∶1变化为1:2的过程中,K、Ca、Mg、Mn等离子溶出量下降得最显着,其中K下降1623.25ppm(-27.50%)、Ca下降4254.17ppm(-0.75%)、Mg下降220.50ppm(-3.84%)、Mn下降2.79ppm(-3.10%),而Na上升10.36ppm(8.64%)、Fe上升2.55ppm(+1.20%)。

吴茱萸汤Fe/Mn比的变化:药物的温热之性与Fe/Mn比成负相关;随木瓜用量增加,配伍中Fe/Mn的溶出量之比增加,即复方的温热之性稍减,这正与木瓜的寒凉之性对吴茱萸作用相合。

茱萸汤原方制法的考虑:对茱萸的研究表明,其特殊制法使得1ml汤液中约含有相当于药材吴茱萸2g的药量,汤液中生物碱呈现出较高的状态,一般大于1μg/g.ml,联系其为一“起死人方”,特殊煎法适应急救的临床需要,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复方的化学成分研究至今仍处在方法学的探讨阶段。无论是从化学分析角度以复方中已知有效成分为指标,探寻复方组方、配伍、制备的科学性,还是从药效学角度结合化学研究,揭示复方疗效的物质基础,都以大量的化学研究工作为基础。由于复方组成制备应用的各环节中,其成分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对苏长史茱萸汤的研究就发现,配伍对复方化学成分的影响多表现在量的影响上。这种量的变化,绝不是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而形成临床适应证的显着差异。如吴茱萸与木瓜以6∶l比例配伍时,用于防治冠心病;以1∶2比例配伍时,用于治疗胃溃疡。又如汤剂在煎煮过程中,不仅各类有机成分之间会发生诸如氧化、水解、复合等作用,而且有机成分之间亦可能发生络合、成盐等作用。可见配伍对复方化学成分产生了诸多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导致复方疗效倾向改变或产生一些新的疗效。

加样回收试验:药材样品的加样回收:准确称取生药样品0.5g,4份,其中2份加入对照品溶液,照样品分析项下提取,得回收率为98.3±1.34%RSD=1.39%;复方样品加样回收:按复方样品制备项下制备样品4份,浓缩至干,两份加入对照品溶液,按样品分析项下提取,计算回收率为92.6±2.54%,RSD=2.47%。

样品中去甲基吴茱萸碱的测定:吴茱萸与木瓜用量比分别为6:1;1:1;1:2时其含量不同,去甲基吴茱萸碱含量见表6-14-3。

【药理研究】[2]

1.对冠脉结扎ST段的影响

方法:健康杂种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即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NS4ml/kg)、地奥心血康阳性对照组(30mg/kg)、吴茱萸组(4g/kg)、茱萸汤组(吴茱萸:木瓜=6∶1,6g/kg)。ip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气管插管,连接SC-3电动呼吸器行人工呼吸。分离颈动脉,插管测量血管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及平均血压(MAP)。左侧第四肋间开胸,暴露心脏,剪开心包并作心包床,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在第一分支中段下穿线备扎。分离股静脉供补液及取血用。接Ⅱ导联GC输入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结扎冠脉30min后即记录ECG作药前对照值。开腹,由十二指肠插管给药,于药后15、30、60、90、120、180min再分别描记Ⅱ导联心电图ECG,观察ST段变化情况,结果见表6-14-4。

表6-14-4 吴茱萸及茱萸汤对麻醉猫冠脉结扎ST段的影响(,n=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P<0.01

结果对麻醉猫Ⅱ导联ECG的影响:结扎猫的LAD后,ST段明显抬高,且T波倒置,于十二指肠给予吴茱萸煎剂、茱萸汤煎剂的两组动物的ECG的格段比药前下降,但下降作用不显着(P>0.05)。地奥心血康组的ST段在药后3h降低明显(P<0.05)。表明吴茱萸煎剂和茱萸汤煎剂具有减轻实验性心肌缺血程度的趋势。

2.对血清中CK、LDH活性的影响

按上方法操作。于药前药后1.5h,3h分别由股静脉取血,分离血清用美国柯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EKJACHEM750×RC)测定(化学法)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见表6-14-5,表6-14-6。

表6-14-5 吴茱萸及茱萸汤对麻醉猫冠脉结扎后血清CK活性的影响(,n=6)

表6-14-6 吴茱萸及茱萸汤对麻醉猫冠脉结扎后血清LDH活性的影响(,n=6)

结果:各组猫在冠脉结扎后血清中、CK、LDH活性均有升高,而给予吴茱萸煎剂和茱萸汤煎剂的动物在3h时比生理盐水组的CK、LDH的活性低,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吴茱萸煎剂和茱萸汤煎剂对冠脉结扎后释放CK及LDH具有抑制趋向。

3.对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

利用铜离子活化镉还原法测定血清中硝酸盐浓度法测定猫冠脉结扎后血清中NO含量。结果见表6-14-7。

表6-14-7 吴茱萸及茱萸汤对麻醉猫冠脉结扎血清NO含量的影响(,n=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P<0.01

猫心肌缺血后,吴茱萸煎剂和茱萸汤煎剂组血清中NO浓度明显高于NS组,差异显着(P<0.01)。而茱萸汤组在药后1.5h,3h均比吴茱萸组的NO含量高34.90%、34.46%。心血康组对NO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表明吴茱萸和茱萸汤能促使血清中NO的释放,扩张冠脉,从而保护心肌的作用。

4.对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按上方法操作。3h后迅速摘取心脏,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水分后称重。剪去左右心房及右心室,称左心室质量。将左心室横切成5片,每片心肌称重,置NB-T染液中染色,用求积仪(自制)测量每片心肌总面积和梗死面积,换算出每片梗死心肌重量,计算梗死区占心脏重量的百分比和左心室重量的百分比,见表6-14-8。

表6-14-8 吴茱萸及茱萸汤对麻醉猫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n=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P<0.01

结果表明,吴茱萸煎剂、茱萸汤煎剂及地奥心血康组均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与NS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表明吴茱萸和茱萸汤煎剂对猫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

彭氏[3]用吴茱萸木瓜汤加减治疗破伤风1例,4剂痊愈。

徐某,女,58岁,因被锈铁钉刺破右脚底,包扎后,伤口基本愈合。6d后见畏寒发热,头昏痛。7d出现畏寒,头痛加重,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诊断为破伤风收入住院。经用输液、大量破伤风抗毒素等药治疗,症状未见缓解。第9d邀中医会诊,见患者神志清楚,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抽搐频作,周身筋肉挛急,冷汗遍体,喉间痰声漉漉,难进饮食,小便短少,大便3d未解,体温39℃,因口噤,舌质、舌苔不可窥及,脉濡数。证属风毒入里,痰涎壅,治宜解毒化痰,祛风止痉。方用吴萸木瓜汤(《时方讲义》)加减:吴萸、僵蚕各15g,木瓜、钩藤各24g,羌活、防风各10g,白芷、菖蒲各12g,胆南星6g。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合浓缩至300ml,加入蜈蚣粉1.5g、胆汁1个,用鼻饲给药,每日3次,每次50ml。1剂后口噤解除,能进饮食,躯干强直减轻,四肢已能伸展,喉间亦无痰声,体温下降至正常,但仍汗出、项背稍强。上方去羌活、菖蒲,加当归20g、黄芪18g,白芍15g,4剂痊愈。

【参考文献】:

1 林青,付文付,李江.苏长史茱萸汤的复方化学研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1):57

2 李江,岳德文,隋艳华,等.茱萸汤对猫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8;20(3):56

3 彭修建.吴萸木瓜汤加减治疗破伤风1例.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3):1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