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牵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1176页(5401字)

【中医理论】

巴豆畏牵为中药配伍禁忌“十九畏”的内容之一。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如《药对》有巴豆“与牵牛相反”之记载,《本草纲目》言:巴豆“与牵牛相反”;《本草蒙筌》谓:巴豆“反牵牛”;《本草易读》亦言:巴豆“反牵牛”;《药鉴》:“牵牛畏巴豆”;《雷公炮炙药性解》:“巴豆畏牵牛”;《得配本草》则言巴豆恶牵牛”等。另在《普济方》和《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含“十九畏”的处方有414个,巴豆牵牛配伍的处方有67个。

【药理研究】

巴豆霜液:取巴豆霜3.0g,加水到100ml混匀备用,每日每公斤体重给药6g,灌胃;牵牛子液:取牵牛子粉7.5g,加适量吐温助溶后,加水至100ml混均备用,每日每公斤体重给药15g,灌胃。巴豆霜、牵牛子粉1∶1合剂:取巴豆霜3.0g加牵牛子粉7.5g,加适量吐温助溶,加水至100ml混均备用,每日每公斤体重给巴豆霜6g,牵牛子粉15g灌胃,巴豆霜、牵牛子1∶2合剂:同法取巴豆霜3g,牵牛子粉15g配制,每日每公斤体重给巴豆霜6g,牵牛子粉30g灌胃。巴豆霜、牵牛子粉2∶1合剂:同时取巴豆霜6.0g,牵牛子为7.5g配制,每日每公斤体重给巴豆霜12g,牵牛子粉15g灌胃。

1.对理化刺激的反应

1.1 对热刺激的反应(热板法)

取体重18~22g小75只,雌雄皆有,随机分为6组,分别按表16-25-1灌胃给药,连续10d。于末次给药30min后,分别置热板测痛仪内,侧记小鼠出现添后足所需要的时间并比较,结果见表16-25-1。

表16-25-1 对热刺激反应的比较(s)

注:与空白组比较:* *P<0.01,与巴豆霜组比较:△△P<0.01

1.2 对电刺激的反应(电刺激法)

取体重18~22g小鼠48只,雌雄皆有,同前法分组,灌胃给药10d。末次给药30min后,用YS-5型生理多用仪,测定通电后引起小鼠尖叫的时间,并作比较,结果见表16-25-2。

表16-25-2 对电刺激反应比较

注:与空白组比较:* *P<0.01,与巴豆霜组比较:△△P<0.01

结果表明:巴豆霜对刺激反应性降低,合用后更低。

结果表明:巴豆霜对刺激反应不明显,合用后反应性明显降低。

1.3 对醋酸刺激的反应(醋酸扭体法)

取体重18~22g小鼠60只,雌雄皆有,随机分为6组,分别按前法分组灌药,连续10d,对照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只小鼠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0.3%醋酸0.2ml。记录20min内小鼠扭体出现率,结果巴豆霜组50%,牵牛子组60%,巴豆、牵牛子1∶1组60%,巴豆、牵牛子1∶2组70%,巴豆、牵牛子2∶1组20%,对照组80%。提示,单用对醋酸致痛反应性降低,合用后,随巴豆霜量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巴豆霜能使小鼠对理化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合用后更低。

2.对血液的影响

2.1 对RBC、WBC、Hb的影响

取体重18~22g小鼠84只,雌雄皆有,随机分为6组,按表所列组别分组灌胃给药,连续11d,于末次给药30min后,断尾取血,分别测定RBC、WBC、Hb的含量并比较。结果表明:二药单用、合用对RBC、WBC、Hb影响不明显。

2.2 对凝血时间的影响(玻片法、毛细管法)

实验分组方法同前,检测血象的同时,按玻片法及毛细管法测定各组动物的凝血时间,结果见表16-25-3。

表16-25-3 对凝血时间的影响(sec)

注:与空白组比较:* *P<0.01

结果表明:巴豆牵牛合用对凝血时间影响不显着。

3.抗炎实验

3.1 对二甲苯致炎的影响(鼠耳肿胀法)

取体重18~22g小鼠60只,按前法分组灌胃给药,连续14d,于末次给药前40min用二甲苯涂右耳致炎,1h后脱颈处死,用6.5mm直径打孔器取左、右耳片,分析天秤称量,计算肿胀率并比较,结果见表16-25-4。

表16-25-4 对二甲苯致炎影响的比较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结果表明:巴豆霜、牵牛子均有明显抗炎作用;合用后抗炎作用次于巴豆霜。

3.2 对蛋清致炎的影响(足趾肿胀法)

取体重18~22g小鼠72只,按前法分组灌胃给药,连续7d,于末次给药后,向小鼠后足趾注入0.05ml10%蛋清,分别于注入前后0.5、1、2、3h用游标卡尺测量肿胀足厚度,计算肿胀率比较,结果表明巴豆霜有抗炎作用,合用后,作用次于巴豆霜。

4.对免疫器官的影响(重量法)

取体重18~22g小鼠69只,雌雄皆有,随机分为6组,按表所列组别分组灌胃给药,连续14d,于末次给药30min后,持小鼠脱颈处死,分别取出胸腺、脾脏,分析天平称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并比较,结果见表16-25-5。

表16-25-5 对胸腺脏影响的比较(x±s)

注:与牵牛组比较:△△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1

5.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

取体重18~22g小鼠60只,按前法分组灌胃给药,连续14d。于末次给药30min后,脱颈处死,剖开腹腔,将胃取出,每只小鼠经食管切口处注入10%甲醛液2ml,结扎固定24h后,将胃剖开,冲洗干净,置解剖镜下观察,溃疡发生率为:巴豆霜组70%,牵牛子组30%,巴豆、牵牛子1∶1合剂组71%,巴豆、牵牛子2∶1组71%,对照组22%,结合表明:巴豆霜对胃粘膜有损伤作用,合用后损伤未加重。

结果表明:巴豆霜可明显降低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合用后,与巴豆霜差异不明显,而多低于牵牛子。

6.对肠蠕动的影响

6.1 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炭末法)

取体重18~22g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组,实验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按所列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14d,于末次给药(各药中加入5%炭末作指示剂)后20min脱颈处死,立即剖腹取出胃肠,测量小肠全长及炭末推进的距离,计算推进率,结果见表16-25-6。

表16-25-6 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x±s)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P<0.01

结果表明:巴豆、牵牛子均能明显促进小肠蠕动,合用后与单用未见明显差异。

6.2 对排便的影响(粪便色点法)

取体重18~22g小鼠98只,雌雄皆有,随机分为6组,灌胃给药。立即将小鼠置玻璃罩内,每罩1只,下垫白净滤纸,观察记录给药后2、4、6h的粪便点数并比较。结果表明:单用及全用后均有泻下作用,合用后泻下作用优于巴豆霜,略优于牵牛子。

6.3 对家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选取2kg左右的家兔3只,急性处死,采用离体回肠实验装置,向麦氏槽中加入洛氏液30ml,通空气,浴温保持37±0.5℃。取回肠一段,一端固定在通气钩上,另一端与二道生理记录仪连接,描记一段正常收缩曲线后给药(巴豆霜配成1%的溶液,牵牛子配成10%溶液),再描记回肠收缩曲线,并比较之。结果表明:巴豆霜小剂量(0.1ml)时对离体兔肠影响不明显,加至0.4ml时抑制作用明显;牵牛子小剂量(0.05~0.1ml)兴奋肠肌,加至0.5ml时抑制作用明显;合用后,均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7.对体重、死亡率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给药2周内),合剂组均有小鼠死亡,且小鼠体重有减轻。结果见表16-25-7。

表16-25-7 对小鼠体重、死亡率影响的比较

结果表明,巴豆霜组及合剂组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单用未见死亡,合用后出现死亡。

【毒理研究】

取牵牛子6g,巴豆0.3g加水煎煮,滤液浓缩至12ml备用,按急性毒性简易法实验,取小鼠,体重18~22g,18只,其中8只腹腔注射,10只灌胃,药量为成人104倍。结果灌胃组12h内死亡2只,腹腔注射组,12h内死亡7只[2]

【临床应用】

于氏[3]报道中有巴豆同牵牛合用来攻坚破积的内容。常氏[4]报道:巴豆仁(去油)和牵牛并用,配合他药,治疗痰饮、便秘等18种症证,共220例,无效者仅2例,均未见毒性和副反应。

林氏[5]报道:由巴豆、牵牛,配合大黄、芒硝、甘遂、大戟、甘草等相反药物组成的追风下毒丸,用于治疗痞胀胁痛,胸痛梗阻等证,共计220例,其中临床治愈83例,显效71例,进步63例,无效3例。

林氏[6]报道:追风下毒丸对于噫膈、胃痛、鼻衄、咽喉肿痛等证共计10例,无效者仅2例,未发现毒性反应及副作用。古代有用巴豆配牵牛组方加味控涎丸《世医得效方》治疗浮肿喘急;牵牛丸《世医得效方》治疗膀胱有热、壅滞作痛;取癖丸《婴童白问》治疗小儿疳积;川楝丸《证治准绳·幼科》临床小儿癫痫,近有用该配伍组方治疗肝硬化腹水[7]

【参考文献】:

1 肖庆慈,曾昌银,毛小平,等.巴豆牵牛子配伍的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1(2):1

2 常敏毅.“十九畏”药理学研究——急性毒性实验.中药通报,1985;10(12):40

3 于翔,刘淑安,原雪梅.“十九畏”忌用探讨.黑龙江中医药,1999;(1):61

4 常敏毅.“十九畏”实质的研究.浙江中医杂志,1987;(11):511

5 林通国,廖永良,朱利涛,等.中药十八反之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2;(1):62

6 林通国.中药十八之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2):65

7 苗明三.常用中药毒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6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