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锅能量平衡及计算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轻工业出版社《制浆造纸手册:第十二分册供水与供汽》第234页(6548字)
1.能量平衡方框图
能量平衡方框说明:①体系从进入蒸煮的蒸汽流量表开始至放锅止,②本方框图所标明的各项热量,系根据一般酸煮锅设备(无喷放锅)及生产工艺划分确定。如被测对象与上述情况有异,则其各项热量的划分应按实际情况进行。
图中符号意义:
Q1——加热绝干原料用的热量,kJ/锅;
Q2——加热原料中水分用的热量,kJ/锅;
Q3——加热蒸煮液用的热量,kJ/锅;
Q4——从蒸煮锅内移出作次锅蒸煮回用蒸煮液带出的热量,kJ/锅;
Q5——大放汽回收的热量,kJ/锅;
Q6——直接加热蒸煮液供给的热量,kJ/锅
Q7——间接加热蒸煮液供给的热量,kJ/锅;
Q8——蒸煮液带入蒸煮锅内的热量,kJ/锅;
Q9——放锅温水带入蒸煮锅内的热量,kJ/锅;
Q10——蒸煮锅体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11——蒸煮锅体散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12——蒸煮锅管道及附属设备损失的热量,kJ/锅;
Q13——蒸汽凝结水热损失,kJ/锅;
Q14——大放汽热损失,kJ/锅;
Q15——蒸煮锅其他热损失,kJ/锅。
2.能量平衡及设备热效率计算
(1)蒸煮有效耗热总量QYX
计算公式:
QYx=Q1+Q2+Q3+Q4+Q5(kJ/锅)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其中:
Q1=G1C1(tb—t)(kJ/锅)
式中:G1—绝干原料的重量,kJ/锅;
C1——原料的比热容,kJ/(kg·℃);
tb——蒸煮最高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Q2=G2C2(tb—t)(kJ/锅)
式中:G2——原料所含水分的重量,kJ/锅;
C2——水的比热容,kJ/(kg·℃);
式中:G3——蒸煮液的总重量,kg/锅;——从蒸煮锅中移出作次锅蒸煮回用的蒸煮液的重量,kg/锅
C3——蒸煮液的比热容,
对于亚硫酸盐蒸煮C3取4.187kJ/(kg·℃);
硫酸盐蒸煮液C3取3.77kJ/(kg·℃);
t5——从蒸煮锅移出的蒸煮液的平均温度℃;
t2——蒸煮开始温度,℃。
式中:t3——回用的蒸煮液的实际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Q5=G3C3(t4—t)(kJ/锅)
式中:t4——蒸煮液回收大放汽热后的实际温度,℃;
t1——蒸煮液回收大放汽热前的实际温度,℃。
(2)蒸煮有效单位耗热量Q'YX
计算公式:
式中:p——蒸煮得率,%。
(3)蒸煮实际供给总热量QGG
计算公式:
QGG=Q6+Q7十Q8+Q9(kJ/锅)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其中:
式中:Dd——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i″——蒸汽的焓值,kJ/kg
i′——环境温度下凝结水的焓值,kJ/kg。
式中:Di——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i″、i′含义同前。
Q8=G3C3(t4—t)(kJ/锅)
式中:t4——进蒸煮锅的蒸煮液实际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式中:G4——放锅温水的重量,kg/锅;
t′——放锅温水的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4)供给蒸煮实际单位耗热量Q'GG
计算公式:
(5)蒸煮锅热效率η(%)
计算公式:
(6)蒸煮过程重复利用热量QCH
计算公式:
(7)蒸煮锅体加热损失的热量Q10
计算公式:
式中:Q10a——锅体钢板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10b——锅体保温层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10c——锅体砖衬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①锅体钢板加热损失热量Q10a
式中:G5——锅体钢板的总重量,kg/锅;
C5——钢板的比热容,取0.481kJ/(kg·℃);
t′钢——钢板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②锅体保温层加热损失热量Q10b
式中:G6——锅体保温层的总重量,kg/锅;
C6——体温层材料的比热容取0.754kJ/(kg·℃);
t′层——保温层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t层——保温层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低温度,℃。
③锅体砖衬加热损失热量Q10c
式中:G7——锅体砖衬的总重量,kg/锅;
C7——砖衬材料的比热容,取1kJ/(kg·℃);
t′砖——砖衬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t砖——砖衬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低温度,℃。
(8)蒸煮锅体散热损失热量Q11
计算公式:
式中:Q11a——蒸煮升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kJ/锅;
Q11b——蒸煮保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kJ/锅;
Q11c——蒸煮最高保持温度后至放锅完毕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kJ/锅。
①蒸煮升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Q11a
式中:F——锅体总表面积,m2;
K——传热系数,kJ/(m2·h·℃);
Za——蒸煮升温时间,h;
t——周围环境温度,℃。
计算公式:
式中:δ钢——锅体钢板的厚度,m;
δ层——锅体保温层的厚度,m;
δ砖——锅体砖衬的厚度,m;
λ钢——锅体钢板的导热系数取209.3kJ/(m·h·℃);
λ层——钢体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取0.628kJ/(m·h·℃);
λ砖——锅体砖衬的导热系数取1.51kJ/(m·h·℃);
α1——锅内蒸煮物对锅内壁的换热系数取20934kJ/(m2·h·℃);
α2——锅外壁对外界的换热系数,且有、α2=αe+αr其中αe为对流换热系数,α1为辐射换热系数。
式中:Q——锅外壁的平均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式中:C——温度系数
C′——辐射系数
;其中
C1为无光泽铁板的辐射系数4、4;
C2为砖衬的辐射系数4、3;
C3为完全黑体辐射系数4、7。
②蒸煮保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Q11b
Q11b=FK(t6—t)Zb(kJ/锅)
式中:Zb——蒸煮最高温度保持时间,h。
③蒸煮最高保持温度以后放锅完毕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的热量Q11。
式中:Zb——蒸煮最高保持温度以后放锅完毕阶段时间。
(9)蒸煮锅管道及附属设备热损失Q12蒸煮锅管道及附属设备(如循环泵、加热泵、预热器等)热损失亦包括加热损失和散热损失两部分,可分别进行计算。计算困难时,可进行估算,取该项热损失(最大值)为蒸煮有效耗热总量的10%,即:
Q12=0.1×QYx=0.1×(Q1+Q2+Q3+Q4+Q5)(kJ/锅)
(10)蒸汽凝结水热损失Q13
计算公式:
Q13=Q13a+Q13b(kJ/锅)
式中:Q13a——直接加热蒸煮液蒸汽凝结水的热损失,kcal/锅;
Q13b——间接加热蒸煮液蒸汽凝结水的热损失,kcal/锅;
其中:
式中:Da——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C′2——水的平均比热容4.187,kJ/(kg·℃);
t2——蒸煮开始温度,℃;
t6——蒸煮最高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式中:Di——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其他符号意义同上。
说明:(1)Q13b热量在企业生产中一般是加以利用的,但在蒸煮锅能量平衡系统中仍视为热损失。
(2)计算公式中的是特定通汽方式下的蒸汽平均温度,使用时应注意。
(3)C'2是蒸汽凝结温度下的平均比热容,取4.187kJ/(kg·℃)。
(11)大放汽热损失Q14
计算公式:
式中:Q′5——大放汽放出的总热量,kJ/锅;
Q5——大放汽回收的热量,kJ/锅。
其中:
式中:W——大放汽的总蒸汽量,kg/锅;
iW——大放汽蒸汽在平均温度压力下的热焓,kJ/kg;
i1——环境温度、常压下水的热焓,kJ/kg。
(12)蒸煮锅其他热损失Q15
其他热损失包括蒸汽的泄漏损失,容器的开口散热损失,放锅热水的热交换损失,蒸煮液移出热损失等等,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计算,估算,亦可用反算法求算。
计算公式(反算法):
(13)蒸煮锅总热损失Qss
计算公式: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