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北京行》第43页(1731字)

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统称,与北海一起同称“三海”,是封建王朝的太液池。三海池水由玉泉山水引入,形成首都中心的巨大人工湖。它不仅给皇宫深苑增添了自然风光之美,而且对北京中心地区气候的调整起了巨大作用。

三海南北约4里,中海与南海连成一片,与北海的分界是横跨在太液池东西两岸的七孔长桥。桥的两端,石牌坊上分题“金鳌”、“玉蝀”,又称金鳌玉蝀泳。

中南海是清朝的政治中心,1900年八国联军曾将这里作为“联军统帅部”。民国初年,袁世凯、黎元洪、曹锟都把总统府设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机关设在此处,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在此办公,多位国家领导人在此居住。1980年5月以来,中南海最优美的部分对外开放,每到周六、周日,有组织地接待群众参观游览。开放部分包括毛主席故居、静谷和南海的瀛台,揭开了多年来神秘的面纱,迎来八方游客,同享这人间仙境。

从南长街81号入中海南,过蜈蚣桥,便到了勤政殿。它原是中南海的正殿,是慈禧在颐和园未修复前听政的地方,也是光绪实行维新变法的办公地。民国初年,袁世凯将其改建为西式礼堂,在此接见和宴请外宾。与殿正对的海中岛便是瀛台。又称南台,东、南、西三面临水。清顺治年间在岛上扩建宫室,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岛上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柱参天古木人造假山穿插其间,景色宜人,如海上蓬莱仙岛,故名瀛台。这里不仅是帝王、后妃的避暑、游览胜地,也是康熙乾隆皇帝理朝听政或赐宴之所。

瀛台的正殿叫涵元殿。清皇室在瀛台的活动都集中在这里。涵元殿东有绮思楼,光绪帝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囚禁于此十年后,光绪死于绮思楼。民国初年,副总统黎元洪曾在这里居住过。1975年此殿得到大规模修缮。

涵元殿南便是蓬莱阁,又名香扆殿,阁内设有茶座,阁前有奇石。奇石高约26米,为木所变,名曰“木化石”,乾隆曾为其题:“谁知三径石,本是六朝松。”蓬莱阁两旁各有小亭一座,高数丈,登阁远眺,碧波秀色,令人心旷神怡。

在勤政殿西是丰泽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丰泽园”三字为乾隆题写。园内有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专用的演耕地。演耕犁现在仍保存在故宫大殿中。园内有颐年堂,是丰泽园的主体建筑,东厢房额为“出山画”,西厢房额为“烟雨图”,二匾均为慈禧手迹。1949年建园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经常在这里集会,商议重大决策。

穿过颐年堂,东边有一处小庭院即菊香书屋,这就是毛泽东生前的住处兼书房,现在被辟为毛主席故居。毛泽东生前所用的写字台、毛巾被、拖鞋等遗物都按原样陈放。

中海的西北岸是紫光阁。在康乾盛世时期,紫光阁非常热闹。康熙年间,每逢仲秋,玄烨常集三旗(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侍卫大臣,在阁前广场演兵习武,骑射箭。隆冬季节,在阁前殿试武进士,选拔军事人才。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皇帝邀请少数民族王公进殿,设宴款待。清代后期,与国外交往增多,皇帝及王公大臣常在此接见外国使节。同治年间,清政府第一次在此正式接见外国使臣。现在这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的重要场所。

新华门是南海南方正门。此处原是宝月楼,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传说此楼是乾隆为解香妃思乡之苦所建。乾隆建此楼后,又下令将新疆少数民族迁来一部分,居住于长安西街其住宅建筑形式清真礼拜寺皆依照他们的传统。香妃登楼眺望时,那浓郁的家乡风味,不知是否能慰其绵绵的乡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