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鬼谷子辞典》第248页(2245字)
【译文】:
苏秦为赵国推行合纵的主张而游说韩王说:“韩国北边有巩、洛、成皋那样坚固的边城;西边有宜阳、常阪那样险要的关塞;东边有宛地、穰地、洧水;南边有陉山;土地纵横千里,军队几十万。天下的强弓硬弩,都出自韩国。溪子、少府、时力、距来这些良弓,都能射出六百步之外。韩国士兵举足发射,一百发都不停止,远处可射中胸膛,近处可射穿心脏。韩国士兵的剑、戟,都产自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太阿这些名剑,都能在陆上砍断牛马,在水上击杀天鹅和大雁,与敌人相遇,可击溃强敌。铠甲、盾牌、皮靴、铁盔、铁护臂、皮护膀、系盾绳,这些防护用品韩国无不具备。凭着韩国士兵的英勇,又披上坚固的铠甲,脚踏强劲的大弩,携带锋利的宝剑,一人可顶一百人,这都不值得一说。凭着韩国军队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竟想西面服事秦国,自称东方藩臣,修筑秦王行宫,接受秦王授予的冠带,春秋祭祀并供奉祭品,拱手而臣服秦国。
使国家蒙受羞辱,被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甚的了。所以,希望大王好好考虑考虑。
大王服事秦国,秦国一定要求得到宜阳、成皋。今年献出两地,明年又要求增加割让土地。
给它,则将无地可以供给;不给,那就会前功尽弃,以后会遭受更大的祸患。再说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索求不会停止。用有限的土地,去满足无止境的贪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自讨怨恨和灾祸。没有经过战斗,土地就已经削去了。
我听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如今大王西面拱手臣服于秦国,与做牛尾有什么区别呢?凭着大王的贤明,拥有强大的韩国军队,却有牛尾的名声,我私下替大王羞愧。
”
韩王愤怒得变了脸色,挥臂按剑,仰天叹息说:“我即使去死,也不能服事秦国。现在先生把赵王的教诲告诉我,请允许我举国听从您!”。
【注释】:
①本文出自《战国策·韩一》。
楚:应作“赵”。 韩王:此处指韩宣惠王,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12年在位。 巩:古地名。
在今河南巩县。
洛:古地名,在今河南济阳。 常阪:《史记》作商阪,即商洛山。
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宛:地名。在今河南南阳。 穰:地名,在今河南邓县南。
洧(wěi)水:水名,即今河南双泊河。
②溪子、少府、时力、距来:均为弓弩之名。
一说溪子为国名;少府为人名;时力,是得其时而造出的硬弩;距来是可拒来敌的硬弩。
③超足而射:抬脚踏射。
达胸:射中胸膛。 掩心:射穿心脏。
④冥山:不详其地。 棠溪:地名,在今河南西平西。
墨阳:地名,不详其地,据说莫邪剑出于此地。 合伯膊:《史记》作“合赙”,《战国策》全作“合伯”,此处“膊”当为衍入。
古地名,在今河南西平西。
⑤邓师:邓,地名,在今河南邓县。其地多铸剑工匠,因名其剑曰邓师。宛冯:剑名。
宛人在冯池铸剑,因称其剑曰宛冯。 龙渊、大阿:剑名。据《吴越春秋》载:楚王命吴人干将,越人欧冶铸剑,剑成,名曰龙渊、太阿。大,通太。
鹄(hú):天鹅。
⑥鞮(dí):皮靴。
鍪(móu):头盔。 铁幕:铁制的护臂。
革抉(jué):皮制的护膀。
芮:系盾的绳。通瞂(fá)。
⑦跖:以脚踏。
⑧祠春秋:春秋祭祀。祠(cí),祭祀。
交臂:两臂相交,犹拱手。
⑨今兹:今年。
兹,年。
⑩鄙语:俗语。
⑾攘臂:捋袖伸臂。振奋或发怒的样子。
太息:深深地叹息。
⑿楚王:《史记》作赵王,似较确。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①。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②。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③。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④。
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⑤。甲、盾、鞮、鍪、铁幕、革抉、欹芮,无不毕具⑥。
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⑦。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欲西面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交臂而服焉⑧。
夫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过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⑨。
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⑩。
’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⑾今主君以楚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