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原诗》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498页(1219字)

【着者】:

叶燮着。叶燮(1627-1703),中国清代论家。叶燮晚年定居吴江横山讲学,世称横山先生。本书为诗论专着,分内外篇。内篇为诗歌原理,又分上、下两卷。上卷论述诗歌的发展。认为从《诗经》开始到清代,诗歌就一直是“相续相禅”的发展之中的,而“源流、本末、正变、盛衰”互为循环,“变”总是合理的、必然的,或者如《诗经》变而不失其正,或者如后代诗歌变以校正之衰,进而认为“创”(艺术创新)也是合理的,诗人要有“自我作诗”的勇气,“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而后为我之诗”。这种历史进化观点为文学的创新提供了理论的根据。下卷论述诗歌的创作,诗的法度能事。认为艺术是“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也就是。理”(事物运动的规律)“事”(事物运动的过程)“情”(事物运动的感性情趣)这一组概念所表示的审美观照的客体,艺术反映“理”时应微妙精深(幽渺),反映“事”时应有丰富想象,反映“情”时应带有模糊性,强调艺术创作的特殊性。认为诗人的艺术创造力表现为“才”、“胆”、“识”、“力”四个方面,这四种艺术创作主体“我”的因素,与客观的“理、事、情”“合而为作者之文章”,艺术创造便是这两者结合的产物!在“才”、“胆”、“识”、“力”之中,“识”又是首要的,“识为体,而才为用”,“识明而胆张”,无“识”而有“才、胆、力”便会“背理叛道”成为“风雅之罪人”。“才”要依赖于“识”、“胆”、“力”等多种因素,这里避免了将艺术创造力神秘化的先验观点,充满着强烈的批判理性精神。外篇为诗歌批评。主要论述诗歌的工拙美恶。认为应以“适于道”的标准来定批评的“是非”,“是非明则工拙定”。因此,重质轻文,认为诗的“体格、声调、苍老、波澜”要依赖于“诗之性情、诗之才调、诗之胸怀、诗之见解”,这样才能达到文质的统一。与此相联系,主张“人品”与“诗品”的统一,认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志不同,作品所显示的“面目”也就不同。进而强调诗人的“胸襟”的意义,它关系到诗作的人生感和历史感。在这些批评原则之中,也注重“自然”的批评原则,认为“自然之理不论工拙,随在而有,不斧不凿”,在艺术中,美丑、生死、贵贱、贫富、香臭是“对待之两端”,它们常常会互相转化,所以单一地追求“陈熟”或“生新”都是“风雅所摈”的,故而猛烈批评封建诗学的教条主义是“而欲以限天地景物无尽之藏,并限人耳目心思无穷之取”,这种艺术的单一化必将扼杀艺术的天才。总之,《原诗》是《文心雕》、《诗品》之后,中国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史上重要的有完整体系的论着之一,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当代学者金克木认为,叶燮的《原诗》“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它不但全面、系统、深刻,而且将文学观和宇宙观合一”,“组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叶燮是中国古典美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并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标志着中国古典诗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