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中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12页(731字)

【着者】:

传为子思着。

子思(约前483-前402),中国战国初期哲学家,孔子之孙。原是《礼记》中的1篇,宋代才把它和《大学》从《礼记》中独立出来。

儒家经典之一。宋代程颐、朱熹把它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

《中庸》对孔子的中庸之道作了重点的发挥,赋予了新的内容。在孔子那里,“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只是他的思想方法,而《中庸》却把这种方法论升华到哲学的高度,认为中庸之道体现了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宇宙万物乃至人类社会都必须遵循中庸之道的共同法则。

《中庸》要求人们去追求“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境界,力图使封建社会等级秩序恒常不变;要求贵族君子能达到“中庸”的境界,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5种关系中实行智、仁、勇三德,以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为此,必须“率性”与“修道”,也就是说,人们应把思想感情中正不偏地蕴藏于心,表露出来也合乎节度,无“过”无“不及”。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后天的学习和教化,按照宗法伦理原则进行思考和活动,而后才能达到“中庸”的崇高境界。

《中庸》认为,人们的道德修养,离不开主观精神——“诚”。“诚”是《中庸》的核心观念,它是一种贯通天地的绝对精神,既是天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的实践原则。《中庸》还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方法,重视学问的积累。

这些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庸》还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承认鬼神。这些有神论思想对汉儒的神学目的论和宋明理学都有影响。《中庸》一书前半部分所引“子曰”与《论语》近似,从内容看,“子曰”是指孔子曰;后半部分有些章节则把孔子抬得很高,赞美他是承袭前贤、无所不知的“圣人”。

上一篇:《论语》 下一篇:《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