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中国在数学上的贡献》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567页(1255字)

【着者】:

蒋术亮编着。

本书作者认为,现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究其原因,有受长期封建统治和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影响的一方面,也有因未被发掘、整理而遭埋没或不为一般人所知晓的一方面。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作者以中国数学发展简史的形式撰写了本书。

全书共分为8章。

第1章《中国数学发展概述》介绍了从上古(前2500年)至现代(1912年以后)中国数学发展的简况,接着在第2章至第7章中分别就中国在算术、纵横图(欧洲人称之为幻方或奇平方,日本人称为方阵)、代数学、几何学、高等数学、现代数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在第8章中介绍了中国数学的传播和影响。作者以历史年代为序,采用了与世界数学发展进程对比分析的方法。开始,作者就以中国殷朝(前1400年以前)的f和古埃及中王朝时期(前2100年至前1800年)的□□□□□为例,来揭示中国数学在世界上的先驱地位。中国殷朝的表示3,f表示7,表示5;古埃及用表示100,表示10,□表示1。

中华民族的祖先远在3000多年前就掌握了现代各国采用的先进的“十进位位值制”记数方法。

这比起古埃及人虽有十进位制数学符号而缺乏位值制概念,以及古巴比伦人的60进位制算术要先进得多。

“十进位位值制”的意义究竟何在呢?作者指出,没有“十进位位值制”就没有现代数学。美国科学史家萨顿等人曾把“十进位位值制”说成是世界上的“最大数学发现”,并认为它归功于印度人在公元7世纪的伟大成果。

殊不知,印度人的“发现”比中国至少晚了2000年!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一书中着名的希腊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年?)定理早在公元前1100年的中国就已经发现了。当时,周朝商高回答周公提问时所说的“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即为此证,这就是着名的“勾股定理”。

仅从以上两点就能看出,我们的祖先具有何等惊人的智慧。

我们的祖先在数学上的贡献当然远不止此。“杨辉三角”(揭示二项式正整指数高次幂展开式各项系数规律的图形)出现于1261年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较之法国人巴斯加在1654年被欧洲称作“巴斯加三角”的发现早300多年;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里有一个关于数论上一次同余式组(不定分析)的“物不知数”计算问题被世界誉为“孙子定理”;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用推广的“增乘开方法”求出高达10次的方程数值解,而欧洲晚至18世纪才由意大利人菲尔洛提出3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到19世纪才由霍纳完成秦九韶于1247年完成的工作……。

在现代,华罗庚、王元、陈建功、苏步青、谷超豪、陈景润……,这些继承先辈文化遗产并融会外人近世科学成就的炎黄子孙,在中国数学沉睡了几个世纪之后,又以《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三角级数论》、《射影曲线概论》和世界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1+2)的成果再次表明,中华民族在数学这一领域可以作出杰出的贡献。全书事实充分、结构严谨,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之情,阅读本书的青年读者将会受到感染、激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