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回到现实——环境与人类需要》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592页(1757字)

【着者】:

埃里克·普·爱克霍姆着。

爱克霍姆,美国现代科学家。爱克霍姆任国际环境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时,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莫斯塔法·克·托尔巴博士委托写了本书。

本书初版于1982年,时逢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之际。回顾人类10年来走过的路,面对全球环境状况,作者认为有责任把下述情况告诉读者。(一)环境问题上的一些进展。10多年前,一般人还很少知道人类已面临受损害环境的威协,这一威胁并未引起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的重视,甚至出席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巴西代表还把对污染敲响的警钟说成是阻碍南方国家工业化的一个阴谋。

此后不久,由于国际进步组织的努力及污染对人们的触动,国际社会才逐渐有了共同的认识,即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起步早,对历史上由污染带来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领先的科技和普遍的富裕,使公众要求改善环境质量的呼声很高,促使西方各国在控制工业排放及清除地区性污染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如: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向使用天然气和石油、采用烟囱除尘装置等,使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引起的大气污染有所减轻;应用污水处理技术,使来自污水管和工厂等“点源”的污染逐渐受到控制;森林、草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及自然景观也保护得较好。同时,第三世界国家也愈来愈重视环境问题了。(二)全球环境问题的新趋势。

由于现在西方的外观环境似乎不像一度所说的那样富于灾难性,致使工业化国家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热忱和决心有所减退,因此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大气方面,光化学烟雾中的氧化氮及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类的排放量有所增多;酸雨接踵而至;来自农田径流的肥料、农药和有机物,由市区径流伴杂的石油、金属和其他污染物以及雨滴中的酸和重金属等非“点源”污染仍未得到很好控制;合成化学品中的某些未知部分正隐藏着引起癌症、生育故障及其他人类疾病并损害动植物的危险;对全球有潜在威胁的一些老问题,如温室效应、主要由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海洋与土壤污染等依然存在。第三世界各国虽然存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可能,但因资金和物质条件所限,工业化过程往往以环境质量的牺牲为代价。随着未来生产的发展,能源绝对耗量的增加,影响将逐渐加剧。

在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地区和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常常因生活所迫,不得不经常破坏使他们勉强糊口所必须依靠的资源和环境。以森林为例,落后国家为换取外汇发展经济,穷苦人民为建筑窝巢和取得薪柴,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和丛林,使沙漠化和生态平衡问题更为突出。

森林破坏所引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枯竭将使基因库减小,从而降低人类应付未来事变的能力。因疾病和饥饿,婴儿死亡率很高,加上缺乏文化及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故生育率难以降低。

人口高速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将更加助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业已恶化的环境局面,同时还将影响全人类。(三)为全人类利益着想才是维护好生物圈环境的现实。

造成目前日益增多的环境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缺乏技术治理的方法,而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由于本世纪70-8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很快,在治理点源污染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使地区性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因此,一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开始抛弃人类同乘地球这艘宇宙飞船的观念。他们一面对穷国施舍救济品;另一面却把有严重污染的工业转向这些地区,并从那里获得大量宝贵的资源,而对有益于整个人类的全球环境监测,则不肯花更多的钱。他们每天宁愿拿14亿美元用于军备竞赛,却不肯每天花8千万美元为生活在世界底层的人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更何况要他们与世界的穷人分享资源、技术知识和财富,共建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生物圈呢。面对现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者痛感现实与具有美好人类环境的太平盛世相距甚遥。

因此,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只能发出这样的呼吁:通过国际合作的途径,首先从给世界的穷人提供卫生保健条件做起吧。即使这只是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所做的起码的工作,作者认为也是对西方国家的一个考验。

难怪爱克霍姆用这样的书名,召唤人们,“回到现实——环境与人类的需要”。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唤起我们的“环境意识”,使我们了解应怎样处理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在合理利用资源和协调发展上的关系,认识环境与人类需要的重要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