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宇宙工业》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605页(1641字)

【着者】:

A·Ф·叶维奇编着。

叶维奇,前苏联现代科学家。本书以前苏联宇航事业的成就为基础,首先回顾了人类的宇航史。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自那以后,到1978年6月止前苏联共发射了1200个地球的、月球的和星际的自动装置,并先后有43名宇航员飞向太空。与此同时,各国也竞相发展宇航事业,先后实现了载人的地球卫星轨道飞行和跨出地球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登月飞行;并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及外层空间发射了宇宙探测器,使人类走上既充满坎坷和风险,然而又是通向更广阔天地的道路。随后作者主要以前苏联探索宇宙的经验为依托,就发展宇宙工业的现实可能和鼓舞人心的美好前景作了阐述。探索宇宙,这一直是人类的理想。虽然至今我们尚未在地球以外找到生物存在的确切证据,但人类探索宇宙的实践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并由此展开了开发宇宙的宏图。作者告诉我们,在无限苍穹之中,除各种星体外,还发现了过去地球上的天文装置观察不到的1万颗左右直径1公里至几百公里的小行星。

10克重左右的陨石体则是在地球附近光顾的“常客”。在太阳系范围内,除光和场(引力场、磁场、电场)以外,还有来自银河系和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微粒辐射。即使是远离恒星、行星的“自由宇宙空间”,1立方厘米内也含有几个氢原子、几十个质子和电子。

也就是说,宇宙并不是拉丁语中“没有物质的虚空”那么一种“真空”。在地球卫星轨道上,由于失重的原因,自然对流现象消失,热量只由射线和通过扩散进行传递。

扩散作用成了各种物质分子混合的主要因素。

表面张力产生的微弱压缩力在失重条件下使液体中的物体不置沉浮,悬于其中,并使空间的液滴成为球状……。

在《宇航学的成就》一章中,作者写道:“应用遥感技术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对气候学、海洋学、陆地水文学、地质学、土壤学、动植物学、农艺学、森林学和生态学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仅以台风预报、资源普查、环境监测、森林火灾和农业病虫害防治及提供海洋群资料等而言,遥感技术每年都给世界创造十分可观的价值。而卫星广播通讯和宇航事业中应用的高科技成果对发展国民经济所起的推动作用,则是宇航学额外的收获。作者用第6至第8章的篇幅向读者介绍了宇宙中的工艺实验情况。

前苏联“联盟”号宇宙飞船和美国“空间实验室”在地球卫星轨道上的实验表明,飞船外的高真空度环境适宜于用提纯方法生产超高纯物质。

在失重环境下除可生产金属和非金属的超薄膜、超细丝,轻质高强度的多层材料、多孔材料、合成材料,大型高纯度的均质单晶,超长高纯度的光导纤维,金属玻璃等产品外,还因失重使许多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成倍增长,将为食品工业和药理学中所用的微生物制品生产创造良机。

失重条件下的无容器电泳过程将为筛选提纯各种物质,特别是提纯生物源物质的组分奠定坚实的工艺基础。在《宇宙中的生物学和药理学》一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人类通向宇宙征途中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即由失重造成的问题。

在目前的飞行期限内,虽然宇航员已能适应无重力环境,但前苏联“东方-3”号和“日出”号飞船上紫鸭跖草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性状的破坏和美国科学家在失重条件下辐照谷盗甲虫时发现的基因突变频率增高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来解决。比如人工重力就是解决方案之一。

在《太空居民点》一章中,作者写道,人类长期生存的需要决不是几个地球轨道站或空间实验室能够满足得了的。

由于地球上能源、资源有限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本书作者预言,到宇宙中去建立居民点和兴办工业迟早会形成规模。

因为宇宙中有人类生存的新疆域。在那里,用一颗直径约1公里的铁镍小行星就可以用不污染地球环境的办法为人类炼制出40亿吨优质钢;太阳能可为我们提供无穷的能源;长期失重、自然真空和月球的微弱磁场等,为工业发展和科学实验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外星球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的诱惑力,更是无与伦比。

诸如火星上有巨大的储水量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一类的消息将激起人们探索和开发宇宙的更大热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