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外熟说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41页(553字)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的关于书画创作的理论。
见于其论着《画禅室随笔》:“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此处,“生”指生拙、平淡;“熟”指心手相应,运笔圆熟。董其昌指出:“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画禅室随笔》)就是说,“淡”虽胜“工”,却从“工”中来,先“工”后“淡”;“生”虽胜“熟”,须熟后生,而“生”外有“熟”。所谓“生外熟”,指文人之画在“生拙”、“平淡”之中却可呈现出极为圆熟高超的技艺。这里的“生”并不是笔法生疏,不谙画道,而是经过艰苦的画技磨练后一种高层次的回归。
苏轼曾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与赵令畴书》)。明代画家顾凝远在《画引》中也说:“然则何取生且拙?生则无莽气,故文,所谓文人之笔也;拙则无作气,故雅,所谓雅人深致也。”艺术创作是讲究技艺的,必须刻苦学习技艺,达到心手相应的程度才能随心所欲,平淡中有奇峭,生拙中见绚烂。“生”与“熟”的关系,涉及艺术创作中审美心理与创作技艺的关系。艺术创作是心理-生理-物理三者之间的高度协调,和谐统一。
要达到这个高度,必须经过不断练习,不断揣摩,才能删繁就简,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