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箱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16页(507字)
原为控制论术语。
与白箱、黑箱相对,指那些内部构造和机理不太清楚的事物或系统。艾什比在《控制论导论》中指出:对系统内部结构可以部分了解的“黑箱系统”即不完全的黑箱或部分可观察的黑箱,称为“灰箱”。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对某个系统已经有了局部的认识,而对其他方面是不知的,或者在观察某一个系统时,只能看到它内部的某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
在这种部分“白”、部分“黑”的情况下,使用黑箱方法就不完全可靠,而运用“白箱方法”又不可行,因而必须相应地运用“灰箱方法”辨识“灰箱系统”。1982年中国的邓聚龙教授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这一理论在如何运用灰箱方法来认识事物历史,预测事物的未来方面有重大突破。
所谓灰色系统,是指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或非确知信息的系统。在文学领域,与神秘莫测的作家心理和读者心理相比,作品心理有一定的确定性;但是又不及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那样确凿,因而被人称为灰箱。
中国有的批评学家试图用灰箱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并以此来解释文学创作和艺术接受中,作家和读者所表现出来的复杂乃至十分隐秘的心理现象,为创作心理和接受心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理论参照。
上一篇:黑箱
下一篇: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