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四书辞典

颜渊第十二(凡二十四章)

书籍:四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四书辞典》第121页(5761字)

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求教有关仁德的问题。

孔子说:“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举止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去做了,天下人都要称赞你是仁人。

实践仁德全在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情不看,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听,不合于礼的事情不说,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做。”颜渊说:“我虽然愚钝,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12·2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求教有关仁德的问题。孔子说:“出门做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承当重大祭典。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手下做事不产生怨恨,在卿大夫手下做事同样不产生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愚钝,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12·3 司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译文】

司马牛求教有关仁德的问题。孔子说:“仁人,说话很谨慎。”司马牛说:“说话很谨慎,这就称作仁德了吗?”孔子说:“实践起来很困难,说话能够不谨慎吗?”

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

司马牛求教有关君子的问题。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称作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无愧疚,还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忧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曾听说过:死生听从命运安排,富贵在于上天定夺。君子只要干事严肃认真而没有过失,对人恭谨而合乎礼节,四海之内的人们就都是你的兄弟。君子何必耽心没有兄弟呢?”

12·6 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译文】

子张求教怎样才能称作遇事明白。孔子说:“日复一日、像水不断渗透的谗毁和突如其来、能直接感受到的,如切肤之痛的诬告,在你这儿都行不通,就可以称作遇事明白了。日复一日、像水不断渗透的谗毁和突如其来、直接施加切肤之痛的诬告,在你这儿行不通,就可以称作目光远大了。”

12·7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求教有关治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充实粮食储备,充实兵器储备,百姓对政府信任。”子贡说:“倘若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那么在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兵器。”子贡说:“倘若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在余下的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任何人都不免一死,倘若老百姓不信任政府,国家就站不起来了。

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豹之鞟犹犬之鞟。

【译文】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形式干什么?”

子贡说:“太可惜了,先生这样来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表面形式像本质一样重要,本质也像表面形式一样重要。假如把虎豹的毛皮和犬羊的毛皮都去掉作为表面形式的毛,两类没有纹理的皮革就难以区别了。”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

鲁哀公向有若提问:“年成不好,国家用度不够,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按十分之一的比率抽税?”鲁哀公说:“按十分之二的比率抽税,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倘若百姓的用度够了,您怎么会不够?倘若百姓的用度不够,您又怎么会够?”

12·10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译文】

子张求教有关提高品德、辨别困惑的问题。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主旨,努力向义靠拢,那么就可以提高品德。爱某个人就希望他长寿,厌恶起他来就希望他快死。既希望他长寿,又希望他快死,这就是困惑。《经》说:‘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求教处理政事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个国君,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齐景公说:“这话讲得对啊!假如国君不像国君,臣下不像臣下,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到口吗?”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译文】

孔子说:“凭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从不拖延履行诺言。

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文】

孔子说:“审判案件,我与别人一样。一定要使得诉讼事件根本不会发生才好。

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求教有关处理政事的问题。

孔子说:“身居官位要勤政不懈,执行政令要忠心不二。”

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

孔子说:“广泛地学习古代文献,再用礼来加以约束,也可以做到不离经叛道了。”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求教有关治理政事的问题。孔子回答说:“政字,就是端正的意思。您带头端正自己,谁还敢不端正呢?”

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

季康子为鲁国多盗贼而忧虑,向孔子求教。孔子回答说:“倘若您不贪婪,即使奖励他们,他们也不会去偷东西。”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求教治理政事,说:“倘若杀掉坏人而去接近好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您想要把国家搞好,百姓就会好起来的。君子的德行像风,小人的德行像草。

草上风一吹,草必然是随风而倒。”

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

子张问:“读书人怎样才可以称作达?”孔子说:“你所讲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在诸侯手下干事时一定有声望,在大夫手下干事时一定有声望。”孔子说:“这叫闻,不能叫达。所谓达,是品质正直而推崇道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和观察别人的神情,真心对人谦让。在诸侯手下干事一定通达,在大夫手下干事也一定通达。所谓闻,表面上像推崇仁德,而行动上却是违背仁德,自己却以仁人自居,不加怀疑。

这样的人,在诸侯手下干事时一定会骗取声望,在大夫手下干事时也一定会骗取声望。”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

樊迟陪同孔子在舞雩台下游玩,说:“请问如何提高品德,如何消除内心的邪念,如何辨别困惑。”孔子说:“问得好!先付出工作代价,然后索取回报,不是提高品德吗?抨击自己的坏处,不去攻击别人的坏处,不是消除内心的邪念吗?由于一时的怨忿,就忘记了自己,甚至忘记了父母,不是困惑吗?”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求教有关仁的问题。

孔子说:“爱人。”又求教有关智的问题。孔子说:“善于鉴别人。”樊迟还不能透彻理解。孔子说:“提拔正直的人,置于邪恶的人之上,可以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求教有关智的问题,他说‘提拔正直的人,置于邪恶的人之上,可以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内容多么丰富的话啊!舜得天下,在众人中选拔,推举皋陶为大臣,坏人便站不住脚了。汤得天下,在众人中选拔,推举伊尹为宰相,坏人便站不住脚了。”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

子贡求教对待朋友的方法。

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善意地引导他,若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寻侮辱。”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用朋友的帮助来培养仁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