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503页(238字)
元代培养译员的学校。
至元二十六年(1289)设置于大都(今北京)。元初仅用汉字和维吾尔字,至元六年始颁行蒙古新字。至是因与西域诸国交通日盛,遂有是设,以传授“亦思替非”文字(即回回文),以学士司其事,学生为公卿大夫与富民子弟,供给廪膳,学成后派充各官府译史。
仁宗延祐三年(1314)复置回回国子监,设监官。文宗至顺元年(1330)以后,因中央势力衰退,对西北控制无力,亦思替非文字使用渐稀,回回学士之职亦省去,以待制兼司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