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602页(746字)
原名“国际气象组织”,1873年成立时为非政府组织,1947年改为政府间组织,易名“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是1947年《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签字国之一。
1951年成为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以进行气象、水文以及与气象有关的地球物理观测,促进国际间的气象服务和气象情报快速交换,促进气象学应用于航空、航海、水利、农业等活动等。截至1988年12月底,共有国家和地区会员160个。
该组织于1960年决定每年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日),以促使世界各国重视和发展世界气象事业。
1972年该组织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1973年以来中国参与了该组织所有项目与活动。
1983年中国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竟蒙在第九次世界气象大会上当选为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副主席,1987年在第十次大会上当选为主席。这是中国在联合国专门机构中第一个担任主席职务的人。
1988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区协(亚洲)第九届会议在北京举行,到有该区协22个国家代表团及英、美等国观察员等100余人参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首次召开的政府级大型国际气象会议。
截至1988年底,中国先后向亚、非、拉地区近30个国家提供300万元人民币的气象仪器设备,接待了该组织高层领导人与43国和地区的气象局长的访问。中国也从国外获得较多援助。
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发射成功并及时收到卫星发回的彩色卫星云图,得到了该组织及国际气象界的祝贺。1989年5月8-12日,世界气象组织第五次应用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代表任会议主席。来自世界25个国家200余名科学家出席会议,交流论文100余篇,中国专家的论文占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