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
书籍:中外关系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83页(549字)
19世纪中叶开始在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清王朝统治出现了危机。一部分封建军阀官僚认为中国文武制度远在西人之上,而“船坚炮利”则大大落后于西方。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以“求强”、“求富”相标榜,开展洋务活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事业,用洋操训练军队,建立新式海陆军,设立各种武备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以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在洋务活动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几个势力集团,在中央有以奕#G和崇厚为代表的满族势力集团;在地方有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军势力集团,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左系湘军势力集团,以及后期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势力集团。
李鸿章淮军集团的势力最大,所办洋务企业最多,李鸿章成为洋务运动的实际主持者。70年代以前,以“求强”为主,主要兴办军用工业,70至90年代,“求强”、“求富”并重,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的同时,兴办民用企事业。洋务派所办近代新式企事业,其原料、动力、机械设备等主要依靠从外国进口,技术管理主要依靠聘用“洋员”,故对外国侵略者有严重的依赖性。经过中日甲午战争,洋务派势力日渐削弱;义和团运动以后,洋务派作为一种政治势力逐渐解体。
上一篇:洛川会议制定抗战纲领
下一篇:中外关系史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