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大沽之战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231页(1044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在大沽三次抗击英法联军的战斗。

第一次在1858年4-5月。1857年(咸丰七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英舰10余艘,法舰6艘,官兵近3000人,于次年4月北犯大沽;英、法、美、俄公使亦分乘兵舰抵达白河口外,并分别照会清政府,提出侵略条款,要求派大臣谈判。当清政府派员与其谈判时,英、法竟蛮横地限定6天内答复其侵略要求。5月19日晚,联军舰队闯入白河口拦江沙内。

20日上午8时,联军向中方发出最后通牒,限定两小时内交出大沽炮台。10时,开炮轰击岸上炮台,守军奋起还击。

双方激战约两小时,敌军先陷北炮台,清军守将游击沙元春中炮身亡。随后夹击南炮台,清军守将都司陈毅、千总常荣奎、经制外委赵国璧、外委石振冈等相继殉难,南炮台遂陷。

后路清军不战自溃。

联军舰船沿白河上驶。26日抵达天津城下。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前往谈判求和,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次在1859年6月。英、法借进北京“换约”之机,由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带领舰队(大小舰船共21艘)和海军陆战队约2000人抵达大沽口外,向清政府进行讹诈。

他们拒绝清政府指定的由北塘登陆的进京路线,坚持要求清政府限期撤除白河防务,乘舰带兵经天津进京陛见。

24日晚,联军开炮炸断拦河大铁链,毁拔铁戗,扫除障碍。

25日晨,英国舰队司令何伯率舰艇10余艘,突袭大沽炮台。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指挥守军奋力反击。下午3时许,联军从南炮台强行登陆,受到守军顽强阻击。时值“潮水降落”,道路泥泞,敌军在清军抬枪、鸟枪的有力射击下,纷纷倒地,恶战至次日天明,敌人竖白旗败逃海上。

一昼夜激战,击沉击伤敌舰船多艘,击毙击伤敌军近500名,何伯负重伤。清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汝元等30余名官兵亦光荣捐躯。此即“大沽保卫战”。第三次在1860年7至8月。

是年春,英、法政府组织新的侵华联军,出动战舰200余艘,海陆军2.5万人,由英国侵华军全权大使额尔金和法国侵华军全权专使葛罗率领来华,“实行大规模的报复”。7月底闯到大沽口外,8月1日自北塘登陆。

12日起,联军相继攻陷新河、军粮城,14日占塘沽。

21日清晨,敌步军万余猛攻石缝炮台和北炮台;守军在侧背受敌的不利条件下,仍坚持顽强抵抗。8时许,清军火药库中炮起火,北炮台遂陷。守将提督乐善等将士力战牺牲。

据守南炮台的僧格林沁奉旨全军退走张家塆,直隶总督恒福拱手交出南炮台及全部军火物资,大沽遂陷。

上一篇:八里桥之战 下一篇:太平洋战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