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抗日救亡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320页(556字)

中国人民反对日军侵略、抵制和反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不抵抗政策的爱国群众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势力进一步向关内扩张,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民族危机严重,抗日救亡成为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用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东北爱国军民组成抗日义勇军、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上海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抗战。上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公开表示支持,纷纷要求国民党政府放弃不抵抗政策。抗日救亡运动逐渐走向高潮。由于国民党政府对群众抗日活动采取破坏和镇压的政策,以及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抗日救亡运动一度转入低潮。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策动了华北事变,民族危机更加严重。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阶层、各党派、各军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9日,北平(今北京)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全国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重新走向高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