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同文馆

书籍:中外关系史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9 10:14: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540页(535字)

近代中国由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

1860年(咸丰十年)冬,恭亲王奕訢在奏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时,考虑“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克服“语言不通,文字难辨”的困难,建议物色能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人充当教习,以教八旗子弟之“天资聪颖”、年在十三四岁者各4人,培养翻译人才。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正式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因设在北京,故又称“北京同文馆”或“京师同文馆”。开办之初,只有学生10人,皆系八旗子弟。

聘请英国传教士包尔腾教授英语。1863年法文馆和俄文馆相继设立。

1867年添设算学馆,1872年添设德文馆。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又设东文馆。

学习年限,初定3年毕业,1876年改为8年和5年两种。课程设置,原本只开英、法、俄、汉文,但自设算学馆后,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制度渐趋健全,师生人数续有增加。从1887年(光绪十三年)起,每年有满、汉学生120人。

教习除汉文外,其他课程多由外人担任。美人丁韪良,原为英语教习,后连续任总教习(即校长)30年。附设有印刷所,译印数、理、化、语文、历史等书籍。1902年清政府举办新政时,并入京师大学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