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围师必阙

书籍:孙子兵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8:22:31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330页(3505字)

(释文〕 包围敌人时,要留有缺口。

阙:通“缺”,指缺口。

〔例1〕 东汉初年,耿弇进攻占据在山东一带的张步,张步派大将军费邑屯兵历下(山东省济南市西),又分兵据守祝阿(山东省历城西南),列营数十座,以对抗耿军。

耿弇率军渡过洛河,首先围攻祝阿,从清晨到中午,一直未能攻下,守城士兵怀必死之心,拼命抵抗。

耿弇见状,立即命令部队,将包围圈撤出一面。

守城士兵见有路可逃,便一起逃至钟城(今山东境内)。钟城守军见祝阿已经溃败,大为恐慌,也空壁逃走。

这样,耿弇便一下子占领了两座城池。

〔例2〕 东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单臣、傅镇领导流民在荆州境内发动起义,攻略郡县,自称将军。

朝廷派臧宫率数千人进攻起义军。当时起义军营寨内储粮很多,臧宫久攻不下,士卒伤亡惨重。刘秀召集王公大臣讨论对策,都认为应该提高奖赏数目,只有东海王刘庄提出异议,认为起义者“只不过一伙乌合之众,必然难以持久,其中必有反悔而想逃亡者。但现在围攻紧急,使他们没有机会逃走。

应该延缓进攻,使那些想逃亡的得以逃跑,然后只需一亭长就可以攻克他们”。刘秀认为有道理,命令臧宫撤退部队,解除围困。这样一来,起义军内部果然有许多士卒逃走,顿时人心惶惶,臧宫乘势进攻,遂斩单臣、傅镇。这场流民起义便很快被镇压了。

〔例3〕 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四月,梁河中(方镇名,治所河中府,即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节度使、冀王朱友谦发兵袭取同州(今陕西大荔县),驱逐忠武节度使程全晖,求节钺于晋王李存勗,朱友谦自此归晋。五月,梁帝朱瑱派秦宁节度使刘鄩、感化节度使尹皓、静胜节度使温昭图等率兵共讨同州,朱友谦急向晋王求救。

晋王李存勗即派李存审、李嗣昭、李建及、李存质等率兵赴援,八月进抵河中,与朱友谦共御同州。李存审等针对梁军素来轻蔑河中兵的情况,挑选精甲数百人同河中兵混编后,向刘鄩营栅发起攻击。

刘鄩不知晋军已经渡河,只派千余骑兵出战,结果被河中兵生俘50人,梁军知晋兵已杂其中,便不敢贸然出战。晋军便于同州东35里的朝邑立营与梁军相持。后来,李存审分兵攻华州(今陕西华县),克外城。旬日后,再向刘鄩营栅出击,刘鄩等悉力而战,为晋军所败,便收集余众,退保罗文寨(在今陕西华县境)。

梁军坚壁不出,晋军亦无隙可乘。如此相持十余天后,李嗣昭便向李嗣源建议说:“野兽在逼得走投无路时就会拚死搏斗。此时的梁军亦如穷兽,不如网开一面,纵其逃跑,我再借机出击,定有所获。”于是晋军就派人在沙苑(在今陕西大荔县南洛河和渭河之间)牧放战马。梁将刘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便认为此处必无重兵防守,于是连夜由此道撤兵,晋军乘此追击梁军,斩获甚丰。追至渭河边,李存审即下令停止追击。又引兵抄掠下邽(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县北下邽镇东南渭河北岸),而后还师。

〔例4〕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辽东总兵、都督刘江领兵巡视海岛,来到金州卫(治所在今辽宁金县)的望海埚上。

望海埚离金州城70余里,倭寇犯边,一定从此经过,是滨海咽喉要地。一天,哨兵报告夜里发现东南方向有火光,刘江判断这是倭寇来犯船上所发出,于是急派步骑兵到埚上堡垒守备。次日,倭寇2000余人乘船直逼埚下,登岸贯而进,其势甚锐。刘江对此毫不经意,命令犒师秣马,并派都指挥徐刚伏兵于山下,百户江隆率壮士潜绕至敌船,截断其归路,并下令,“旗帜举起,伏兵即发,鸣炮奋击,凡不尽力者,以军法从事。”等到倭寇来到埚下,刘江披发举旗鸣炮,伏兵尽起,杀得倭寇死伤无数,余部逃入桃花园空堡。明军追击将其包围,将士个个奋勇,要求入堡剿杀。刘江不同意,命令专门留出西壁一条通道,纵其逃奔,然后分兵两翼进行夹击,生擒倭寇数百,斩杀千余,逃走上船者也被江隆绑缚,无一人逃脱。大军凯旋后,将士向他请教说:“将军初见敌兵,十分安闲,只管让士卒、马匹饱食。等到临战,又作披发之状。敌人逃入空堡,不去追杀而纵其逃跑,这是为什么?”刘江回答说:“穷寇远来,必定饥饿疲劳,我让士马饱食对待饥疲之敌,是为了制服敌人。

敌人鱼贯而来,排成长阵,所以我作出镇服其阵的披发之状,是为了愚士卒之耳目,鼓起他们的锐气。敌既入堡,只有死路一条,我军攻之,他们定要死战,我们肯定要遭到伤亡。留给其生路,是为了更好地消灭他们。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围师必阙’的意思。”

〔例5〕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一月,明总督胡宗宪派总兵俞大猷指挥水师,参将戚继光指挥步兵,向岑港(在今浙江定海西北)倭寇进行联合围剿。各路明军齐进,攻杀倭寇甚众。

倭寇无奈乘船窜至陆上,抄袭明军侧后,明军被迫稍退,倭寇回营固守。明军久攻倭巢不下,而又有新倭一部窜入岑港,于是胡宗宪下令包围圈缺一面,待敌逃跑时追击歼敌。

由于明军追击不够坚决及时,倭寇逃向柯梅(定海东北),得以重新盘据。

〔例6〕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1624年)六月,李自成率起义军与明军丁启睿、杨文岳、左良玉等部大战于河南开封西南45里的朱仙镇。

经过激烈交战后,左良玉看到起义军不可攻破,为保存实力,竟率所部10万步骑向后撤退。李自成知左良玉实力损失不大,逼迫太甚,就会作困兽之斗,徒使自己增加损伤,于是决定采取归师勿遏,待敌志懈时再进行攻击的战术,命令起义军对左良玉的撤退暂不阻击,只派少量部队稍加拦截,就佯装败退,待其全部撤出战场,防备松懈时,再从背后袭击,同时派出一支劲旅,秘密迅速绕道插向敌后,堵断敌兵归路。

左良玉率部撤退80里,没有遇到起义军追击和堵截,以为已经脱离险境。就在他得意忘形,不加防备之时,突然遭到起义军前后夹击,阵营为之大乱,士卒争相逃命,纷纷坠入起义军事先挖好的深沟,死伤惨重,各种武器辎重丢弃无数,堵塞于途。左良玉10余万劲卒就这样在起义军的攻击下,顿时溃散,他本人狼狈逃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

丁启睿、杨文岳各部也随之溃退,朱仙镇之战以明军的大败而告终。

〔例7〕 清崇德五年(1640年)十二月,张存仁上书清太宗皇太极说:“用兵打仗在于作战时机的选择、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和军队的运用调动,三者变化不定,关键在于人怎么来应用它。松山、杏山、塔山三城是锦州的羽翼,宁远(今辽宁兴城县)的咽喉。

塔山城倚于西山之麓,从山之巅峰发炮俯击,城就易于攻破。既得此城,羽翼就被折断,咽喉也被阻塞。

兵法上讲围困坚城,必须留出缺口。锦州虽然不太坚固,也应当留出山海关作为缺口。

锦州的辽地士兵少,而关内士兵多,如果一人受伤入城,就会引起成群的士兵思乡逃遁。我们能善用巧计,山海关也可被攻下。

”皇太极从其言而行,形势发展果然如其所料。

〔例8〕 清咸丰元年(1851年)十一月,清军包围太平军所据永安城(今广西蒙山县),久攻不下,向荣建议在城北留出一个缺口不攻,等太平军弃城而出时,再进行攻击。

清军主将赛尚阿采纳向荣的建议,太平军果然在次年二月,乘天降大雨之机,由城北缺口处突围,向北攻打桂林。向荣由小路快速进兵,先于太平军到达桂林,将太平军击退。

〔例9〕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十月,陈玉成与清军在安徽桐城县西南的挂车河交战失利,便绕道进入湖北,连下蕲水、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县)、德安。次年春,陈玉成由湖北折返安庆,再次经过挂车河时,耀武扬威,军容甚盛。

清军主将多隆阿判断这是陈玉成虚张声势,目的在于借道通过,并不是进行作战。于是设伏山隘,在起义军通过时擂鼓呐喊,不加攻击,迫使起义军快速通过,然后派轻骑悄悄尾随于后,伺机袭击,再挫太平军后返回。

〔例10〕 清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英国侵略军头子戈登率领英满联军攻打常州,在常熟附近的华墅与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所部遭遇。

面对拥有优势炮火的敌兵,陈玉成命令部队预先在一片洼地的尽头,修筑了一道隐蔽的工事,然后与敌兵交战,边战边退,将其引诱到隐蔽的工事前,并立即由两翼快速折返回来,将敌兵包围起来,只留下后面一条窄路。

当太平军从正面和两翼发起攻击时,英满联军阵线很快就被突破,望风而逃。此役,太平军击毙英国军官7人,兵士200余人。

上一篇:归师勿遏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