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赵匡胤

书籍:孙子兵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8:59:12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71页(2190字)

【生卒】:927~976

即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出身将门,青年从戎,娴于军事,勤于学问,在戎倥偬之际,也手不释卷。赵匡胤应募从军,在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当亲兵,参加了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的兵变,被郭威提升为禁军军官。两年后调开封府马直军使,成为皇子柴荣(时任开封府尹)的心腹部将。柴荣即位(周世宗)后,赵匡胤复典禁军。

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赵匡胤从柴荣抗击北汉军,在高平之战中,当禁军指挥樊爱能等临阵逃跑,形势危急之际,赵匡胤率部猛冲敌军,终于以他的机智和勇敢,使后周军转败为胜。

显德三年,赵匡胤从柴荣攻淮南,首败南唐军万余于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接着又袭占南唐以重兵防守的清流关(今安徽滁县西北),亲手俘擒南唐军主将皇甫晖、姚凤。

后又在掩护主力北撤时,在六合以东地区击败南唐援军齐王李景达部,歼敌万余人。赵匡胤以屡败南唐军和治军严谨有功,升任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再拜定国军节度使。

显德四年二月,柴荣第二次亲征南唐。

在进攻寿州(今安徽寿县)的作战中,赵匡胤大败南唐援军,尽破城外敌军营寨,迫使城中守军投降。十月,柴荣第三次亲征南唐。赵匡胤为前锋,连下泗州(今江苏盱眙)、楚州(今江苏淮安),直抵长江北岸,迫使南唐割地求和,将长江以北的14州,全部献给后周。

显德六年三月,柴荣在率军北攻契丹时忽染重病。回汴京后,即升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傅,成为后周禁军中最精锐的皇帝近卫诸军的最高统帅。不久,柴荣病逝,其7岁幼子柴宗训继位。

赵匡胤乘主幼国难之机,在陈桥驿(今开封东北40里)发动兵变,在部将拥戴下自立为皇帝,推翻后周,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

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昭义节度使李筠第一个发难反对。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李筠联结北汉,起兵潞州(今山西长治),进占泽州(今山西晋城)。赵匡胤立即派石守信等先行抢占太行要隘,防止李军南进。然后赵匡胤率主力与前军会合,大破李军于泽州之南,歼敌3万,李筠败退泽州城内。

赵匡胤组织强攻,激战十余日城破,李筠自焚。

李筠举兵潞、泽之际,淮南节度使李重进遣其心腹翟守珣潜与李筠联系,企图联合反宋。但翟暗与宋通,将李重进的秘谋报告赵匡胤。赵匡胤为避免腹背受敌、两面作战,重赏翟守珣,并使仍回李重进处,以“养威持重,未可轻发”的理由,劝其暂缓起事。

击灭李筠后,赵匡胤调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命其移镇青州(今山东益都),李重进抗命起兵,据扬州反宋。赵匡胤仍用速战速决的方针,以石守信等为前军,自率主力跟进,很快攻破扬州,李重进兵败自焚。歼灭了两支主要反对势力,其他一些意存观望的后周故将皆不敢动,宋的统治基本上得到稳定。

赵匡胤在消灭国内反对势力之后,宋王朝的统治日趋巩固,完成消灭割据势力以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便提到日程上来。

当时北有辽国、北汉,南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政权,先进攻何方是制定统一战争战略的核心问题。赵匡胤在广泛地听取了主要谋臣和将相的意见后,决定采用先南后北,即先弱后强的战略方针。

他说:“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河东(指北汉)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地。

姑存之以为我屏翰,俟我富实则取之。”

建隆四年,宋军开始向南方用兵。首先以“假途灭虢”的策略,于当年袭并了荆南、湖南,消灭了武平、南平两个割据政权。乾德三年(965年),又以分进合击战术攻入四川,迫降了孟昶,消灭了后蜀割据政权。

开宝四年(971年),再以声东击西的谋略进军岭南,迫降了刘,消灭了南汉割据政权。赵匡胤又用政治策略争取了吴越王钱俶,南方实力最强的南唐已处在战略包围之中。开宝七年,赵匡胤令曹彬等将领分五道出师,在采石以浮桥渡主力过江,包围了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李煜出降,南唐灭亡。这样,南方全被平定。

赵匡胤对统一北方和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极为重视。在他执行先南后北战略时,当北方有可乘之机,也曾改用兵于北方。

开宝元年、二年,赵匡胤二次进攻北汉,皆因辽军来援而受挫。开宝九年派党进等率军进击北汉,正当宋军在太原城下大败北汉军之际,赵匡胤突然去世,其弟赵光义继位,下令撤军。

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为了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乱的重演,采取了三项重大措施,集中军权于皇帝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其重大措施是:其一,解除宿将兵权,消灭了反叛的隐患;其二,废藩镇,消弥叛乱根源;其三,创立新军制,以保证长治久安。

其新军制的主要内容有四个主要特点:第一,带兵、发兵、用兵三权分离。第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第三,实行“更戍法”。第四,实行募兵制。赵匡胤整顿军队、加强中央军事集权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但却产生了宋代“积弱”的局面。

上一篇:张巡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