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719页(4487字)
【生卒】:1584~1630
字元素,广东东莞人。
少时家贫,四方飘零,倍尝人间之苦。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中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明朝北方劲敌后金军西渡辽河,一举攻克西平堡,广宁(今辽宁北镇)守将孔得捧城降金,巡抚王化贞只身内逃,关外要塞丧失殆尽,京师震动。举朝文武“谈金色变”,舍弃辽东,退守山海关的呼声甚高。此时“朝觐在都”、被破擢兵部职方司主事的袁崇焕毅然单骑出关,巡察形势,人莫知其所往。返京后,详陈关外形势,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关外。
并毛遂自荐:“予我兵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举朝惊讶,颇称其才。遂被擢为佥事,命其监关外军。
天启三年九月,督理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的兵部尚书孙承宗称道袁崇焕之才,奏准升其为宁前兵备道,驻守宁远(今辽宁兴城),袁崇焕便成为独当一方的统帅。
宁远位于山海关外,孤悬后金和蒙古之间;背山面海,与觉华岛(今菊花岛)互为犄角,易守难攻,宁远又是入关的咽喉,故为兵家所必争。袁崇焕极力主张坚守宁远,以卫关门,足见其积极防御的远见和胆魄。袁崇焕一到任,便积极整军备战,加强军队训练,特别着重对火炮的演习;同时,加固城防工事,制定“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方针。
历时一年,新城竣工,遂为关外防御重镇。袁崇焕还招抚流亡,实行屯田,复土开疆。天启四年九月,他偕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率军12000人巡广宁(今北镇),经十三山、右屯(即广宁右屯卫,在今锦州东),转由水道,泛山岔河(今营口)而还,按察山川形势,筹划战守、复疆之计。不久,袁崇焕晋为兵备副使、再进右参政。
天启五年夏,孙承宗采纳了袁崇焕“复锦州、右屯诸城”的建议,选派将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诸要塞,并于各处修筑城廓作长久之计。至此,尽复辽河以西200里旧疆,边防巩固,商旅繁荣。
正当明辽东边防日渐巩固之时,专制朝政的阉宦魏忠贤罢免了孙承宗,以高第经略辽东。高第到任后,令撤守锦州、右屯诸城,移将士于关内。袁崇焕挺身而出,极力阻止,指出兵法有进无退,既已收复,岂能再退!锦州、右屯动摇,则宁远、前屯震惊,山海关将随之失去屏障。高第一意孤行,在撤守三城之后,又决定撤守宁、前二城。袁崇焕据理抗命:“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
后金大汗努尔哈赤获悉明辽东经略易人,又尽撤关外诸城守卫,便认为时机成熟。天启六年正月,亲率13万大军,号称20万西征。十七日渡辽河,兵分两路,以钳形之势围宁远,欲一举拿下宁远,进而入据关门。二十三日,后金军进抵宁远城下,并切断宁远与山海关的联系。此时,关内、外一片惊恐。宁远城内,面对强敌,人心不固;经略高第等拥兵山海关,坐视不救;朝廷闻警,更无善策。袁崇焕却镇定若常,决心以一当十,歼强敌于城下。他召集全体将士誓师,刺血为书,以忠义相感召,誓死守城,军情振奋。
同时,作周密的守城部署:大将满桂守东门,左辅守西门,祖大寿守南门,朱梅守北门,城上设西洋大炮,又传檄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将士逃至者,悉斩!”同时部署坚壁清野,又指派专人负责锄奸事宜。正月二十三日,金军以高官厚禄诱降袁崇焕,遭到严辞拒绝。
二十四日拂晓,金军发动全面攻击,“戴楯穴城”,攻势甚猛。城上明军矢石俱下,火炮齐发,炮弹所至,血肉横飞,金军死伤惨重。
第二天,金军改全面攻击为重点突破,拼死于一处掘城。在城垣坍塌丈许,金兵蜂拥而上的危急关头,袁崇焕身先士卒,以石塞堵缺口,身被数创依然战斗在前。将士勇气倍增,人人效死力战,顷刻之间,城垣缺口复合。
金军转而又将攻击的重点指向明军炮火不可及的地方。
袁崇焕便令将士捆柴浇油,点燃后以铁丝垂至城下,金兵不得近前。凌晨,袁崇焕又选派勇士50名手持火具,坠绳而下,把金军战车全部烧毁。
二十六日,努尔哈赤攻城再次受挫,被迫收兵并向东撤退。袁崇焕下令追击,金兵大乱,死伤万余,元气大伤。努尔哈赤攻宁远不克,恼怒交加,便分兵数万,攻掠觉华岛,杀参将金冠及军民数万后,退回沈阳。
宁远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后金八旗劲旅不可战胜的神话,消息传至京师,朝野振奋。袁崇焕因功由道员晋按察使,再晋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兵部右侍郎。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之败郁愤而死。
袁崇焕借努尔哈赤之丧遣使议和,由此赢得了时间,抢修锦州、中左和大凌三城,以备不虞。天启七年五月十一日,后金军兵分三路,突袭大、小凌河,并困围锦州。锦州守将赵率教及中官纪用婴城固守。
赵率教为缓敌攻势,数次遣使议和无果,金军攻城益急。
时在宁远的袁崇焕得报,冷静处置,认为宁远之兵不可动,故选精骑4000名,由尤世禄和祖大寿率领迂回金军背后,断其归路;别遣水师东出,成犄角之势。又急请发蓟镇、宣大兵东护关门。
再遣人致书赵率教,分析敌我形势,励其固守锦州。金军攻城三日不克,皇太极即着人调沈阳之兵增援,锦州暂时休战。
二十五日,沈阳援兵进抵锦州城下。二十八日,皇太极分兵直逼宁远。袁崇焕与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率将士奋力抗击。满桂、尤世禄、祖大寿亦率援兵至宁远,对金兵造成内外夹击之势。
金军无隙可乘,被迫引军而去,宁远解围。宁锦之捷后,魏忠贤竟以袁崇焕不救锦州云云,令其罢归乡里。
另派王之臣督师兼辽东巡抚。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明熹宗朱由校死去,其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帝。
败坏朝政、恶贯满盈的魏忠贤成为众矢之的。十一月,魏忠贤伏诛。
廷臣争请召袁崇焕。同月,袁崇焕擢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
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罢王之臣职。
四月,命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登莱、天津军务。七月,袁崇焕入都,崇祯皇帝当即召见,慰劳备至,并咨询御敌方略。袁崇焕沉着冷静、稳妥积极,提出“五年全辽可复”的设想。
同时,极力强调,实现复辽大业,须以各部通力合作为前提,要求:“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遣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可有济。”崇祯帝立“饬四部臣如其言。”回首往事,熊廷弼、孙承宗皆为人排构,不得施展其志,最终遗恨辽东。前车之鉴,袁崇焕深感前途可畏,于是,面对皇上,力陈肺腑之言:“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崇祯帝立即站起来,安慰说:“你不要有什么疑虑,我自有主意。”接着收还王之臣、满桂尚方剑,赐予袁崇焕,许其便宜行事。
袁祟焕深感皇上知遇之恩,又感前途危艰,故又向皇帝委婉谏言、苦诉衷肠:“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之说。其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
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以任而勿贰、信而勿疑?盖驭边臣与驭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陛下爱臣、知臣,臣何必过疑!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
”崇祯即优诏答之,并赐蟒玉、银币。袁崇焕辞蟒玉不受,奔赴前线。
袁崇焕到任后,立即采取强有力措施,整顿军政。
首先是裁汰冗员,统一事权。
原来关外大将四、五人,事多掣肘。后定设二人,以朱梅镇宁远,祖大寿驻锦州。
至朱梅将解任时,袁崇焕奏准合宁、锦为一镇,祖大寿仍驻锦州;加中军副将何可刚为都督佥事,代朱梅守宁远;移蓟镇赵率教于关门。关内外只设二大将,统一了事权。
其次,团结蒙古各部,巩固锦州防线。
王之臣督师辽东期间,放弃锦州,退守宁远,加之皇太极的笼络,致使锦州外围本已服明的蒙古瓦剌慎诸部又首鼠两端。
崇祯元年,辽东饥荒,瓦刺慎诸部蓄谋发难,威胁宁远。袁崇焕到任后,亲自召诸部头人,备加抚慰,诸部怨气顿消,甘心服命。
从而孤立了后金,巩固了锦州防线。再次,清除分裂势力,增强内部团结。据守辽东湾诸岛的总兵官毛文龙出无赖,靠贿赂魏忠贤获尚方剑。他依仗权势,横行海上,私通后金,走私盗运,获取暴利。袁崇焕到任后,便决心除掉毛文龙,以整肃军纪。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崇焕以阅兵之名乘舟泛海。
二十六日抵双岛(今辽宁金县西南海中)。六月一日,毛文龙前来拜见袁崇焕。五日,袁崇焕邀毛文龙检阅将士骑射。当毛文龙进帐坐定后,袁崇焕即历数其十二条罪状,接着拔出尚方剑,斩毛文龙于帐前。收毛文龙部属编为四协,予毛文龙部将统领,以银80万两发给军士,颁布安民告示,尽除毛文龙虐政。至此,袁崇焕所部共计153000余人,马81000余匹,防御能力大为增强。
袁崇焕亦预感到自己所部兵强马壮,敌不敢犯;但金军很可能绕行入关,因而屡次建议明廷加强蓟镇防御,以防金军绕行入关,朝廷未予重视。崇祯二年十月,正当明廷举棋未定,而袁崇焕决意渡辽河东征之时,皇太极亲率10万大军,以蒙古诸部马队为前导,避开袁崇焕防区,取道蒙古,由喜峰口入关,直逼京师。十月二十八日,袁崇焕闻警,即命祖大寿、何可则率部西援,并亲率精骑5000为先锋,步卒15000人随后跟进,驰援京师。十一月十日,进抵蓟州,与金军在城郊马升桥等处接战。皇太极避开袁军,昼夜西进,直犯京师。袁崇焕士不就餐,马不再秣,取捷径抢先抵达京师郊外,二昼夜疾行军300余里。
金军见袁军先至,皆大惊失色,以为神兵天降。皇太极因此视袁崇焕为眼中钉,决意设计除掉袁崇焕。
遂与范文程巧用反间计置袁崇焕于囹圄。
阉党余孽乘机出巨资收买无耻文人编写小说、制造流言,绘声绘色,污蔑袁崇焕。崇祯皇帝信以为真,朝野亦相信无疑。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凌迟处死,头颅传示九边。
一代英豪就这样冤死九泉,留给历史以无尽的遗憾。
袁崇焕十年为官,七载边事,在短暂的戎马生涯中,却升华出了卓越的军事思想,创造出了辉煌的军事业绩。他关于“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且守且战,且筑且屯”的御边方略,闪耀着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他提出的“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以及“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战虽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的作战方针,深得军事辩证法的精髓。
他着重调查研究,做到知彼知己。他的“守关外以捍关门”的防御方针,即是他实地勘察后提出的。
主张以入关要冲宁远为核心,以锦州、广宁(今辽宁北镇)等城为外围防线,从而构成了东镇后金、西控蒙古、后卫山海的战略防御体系。他根据八旗劲旅长于野战、不善攻坚的特点,主张修坚城、置大炮,提出了“守为正着”、“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的方针。
这一系列方针的实施,使金军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境地,多次惨败于坚城之下。袁崇焕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急公赴难的高贵品质也将同他卓越的军事思想一样永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