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791页(2747字)
【生卒】:1897~1986
广东省梅县人。
辛亥革命后,他从革命军推翻清朝这一壮举中受到启发,挥笔写下了“兵之物,大矣哉”的《论兵》文章。1919年夏,叶剑英进入云南讲武堂第十二期字习,1920年夏毕业回到广东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1924年初,叶剑英应廖仲恺的邀请,参加黄埔军校筹备处的工作。
从作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布置校舍、到招生、聘请教职员工等,事无巨细,他都尽力去做。1924年5月,军校开课后,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负责掌管军事理论教育,还亲自讲授兵器学。1925年,担任粤军第二师参谋长的叶剑英,投入了讨伐叛军陈炯明的东征作战。2月15日攻克淡水以后,在下一步是否先打惠州的问题上,东征军内部意见分歧。以蒋介石为首的一方,坚持以主力先打惠州,然后进取潮汕。张民达、叶剑英力主对惠州围而不打,而以主力东进,直捣叛军老巢潮汕。
叶剑英详细分析了惠州的地理环境和敌我力量之后指出:用兵贵在主动,若先攻惠州,短时无法奏效。
届时敌必将里应外合,陷我于被动地位,若乘敌不备,先追击当面之敌,直捣潮汕,然后杀个回马枪,惠州不攻自破。苏联顾问加仑将军想调和两种意见,提议让蒋介石率领部分队伍攻取惠州,而另以一部分兵力追击当面之敌。
叶剑英不急不躁,阐述分兵不利的道理。最后,东征军总司令许崇智同意了叶剑英的意见。1927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南昌暴动,为了部署和加强南昌起义的领导力量,中共中央秘密调遣一批党的干部向九江、南昌集中。
在武汉的汪精卫对共产党的行动已有所察觉,他准备亲自上庐山召开秘密会议,策划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罢掉他们的兵权,围歼革命的叶、贺部队。时任第4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得知汪精卫这一阴谋后,立即找到叶挺,将汪精卫等人的密谋悄悄告诉了他。然后二人商定,立即通知第20军军长贺龙、第4军政治部主任廖乾吾以及高语罕,到甘棠湖烟水亭附近碰头。他们坐在一只小划子上,以游湖为名,商量对策。当即决定:贺、叶不上庐山,贺、叶部队不按张发奎命令集中德安,而是开往南昌。
会后,贺龙、叶挺立即按计划行动。后来,汪精卫果然到庐山开会,严令叶、贺部队返回九江,并在军队中实行“清共”,通缉高语罕、廖乾吾等共产党人。叶剑英得知这一密令后,立即通知高、廖等迅速离开了九江。南昌起义后,张发奎准备按汪精卫的命令派兵尾追。
这时,叶剑英力主不追,劝张发奎带部队开往广东。他分析面临的战局说:总指挥早就想南下广东。
现在广东是李济深的地盘,如果我们放贺、叶队伍到广东去,李济深招架不住,我们便可打起援师的旗号,直趋广州。相反的,如果跟着贺、叶屁股后头打,徒耗兵力,即使胜利,我们仍无立足之地,何谈北伐统一。张发奎采取了叶剑英的意见,随即放弃了尾追叶贺的打算,过后只令部队追赶一程,即转向广东,这一决定,使南昌起义军减轻了一些追兵的压力。11月17日,张发奎趁李济深去上海之机,发动了倒李的政变,一举攻克了李济深所辖的第八路军总指挥部,第八路军总指挥黄绍竑见大势已定,便逃出广州。
李济深、黄绍竑并不甘心失败,组成东西两路军,并与军阀陈铭枢的部队相配合,准备共同夹击广州。在这种形势下,张发奎急忙开会商讨对策。叶剑英在会上献上“调虎离山”之计,建议张发奎全力以赴,将主力统统开赴肇庆、梧州一带,进击黄绍竑,以求速决。张发奎“按计”而行。广州城内,只剩下少数部队,非常空虚,这就给中共正在准备的广州暴动造成了极好的时机。为了利用这个时机,中共命叶剑英设法扩充第4军警卫团,以加强起义的武装力量。
叶剑英接到指示后,便向张发奎提出广州城防空虚、急需扩编警卫团的建议。经张发奎同意,他推荐中共地下党员梁秉枢当警卫团长。同时他暗中安排张诗教、陶剑寒等一批共产党员担任警卫团军官,并将300多名曾参加过省港罢工的工人招进该团,编成第3营,由共产党员施恕之任营长。各连队的排长和班长也大都由教导团抽调来的进步学员担任。
此外,他还与其他国民党军中倾向革命的老同事保持联系,以便策应起义,减少敌军压力,增加援军的力量。不料,就在起义准备就绪的时候,走漏了消息。
汪精卫等从上海迭次来电,催促张发奎对共产党势力采取火速镇压措施,解散教导团,查封工人赤卫队总部。在此危急关头,叶剑英冒险去见张发奎,当面辟谣,极力担保教导团不会暴动,以稳住敌人,干扰敌人的行动部署。他又立即将这一情况及时报告给党组织,并亲自到教导团,暗示准备起义的官兵提高警惕,作好准备。12月11日凌晨,教导团打响了广州起义的第一枪。1935年9月9日张国焘密电陈昌浩,要右路军南下,并阴谋以武力威逼党中央一起南下。张国焘的电令到来的那一天,适逢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开会,新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正在讲话。
叶剑英看到电报内容,觉得事关重大,需要审慎处置。过了一会儿他佯装入厕,飞跑到中央驻地,把电报送给毛泽东,毛泽东用铅笔把电文抄在一张卷烟用的纸上。叶剑英随即对毛泽东说,此处有危险,不能留,请他立即到红三军团去。
有人劝叶剑英一起走,他说,我不能走,我一走恐怕你们都走不了。毛泽东同意他赶回去,但要提高警惕,如遇万一,要设法脱险。叶剑英立即返回会场。
陈昌浩的报告还没有完,他便若无其事地走进了自己的座位。毛泽东送走叶剑英后,立即赶到三军团,果断决定,中共中央迅速离开巴西,脱离险境,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9月9日晚,叶剑英思虑再三,决定利用张国焘的电报,以打粮准备南下为名,设法带走军委纵队。
于是,他立即召集林伯渠、杨尚昆等直属队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开会,确定直属队于10日凌晨2时出发打粮,撤往红三军团。把一切部署停当后,叶剑英返回前敌总指挥部的驻地喇嘛庙休息。到下半夜一点半钟,他悄悄起床,从床下小藤箱里取出全军唯一的甘肃地图,然后轻轻走出喇嘛庙。
拂晓时分,赶上红三军团部队。1943年夏,国民党顽固派为了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四、五十万军队,准备向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大举进攻。当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大都已深入敌后对日作战,陕甘宁边区兵力薄弱。
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个以智取胜的近乎“空城计”的政治作战方案。
提议使用中共所掌握的军事情报,公开揭露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阴谋,以为退兵之计,中共中央采纳了这一方案,除调动部队准备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外,决定大力开展宣传战。结果,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包围陕甘宁边区的计划。
1950年2月1日,叶剑英在广州主持召开作战会议,讨论、研究解放海南岛问题。会议深入分析了渡海作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确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于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
1955年9月,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