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371页(1554字)

(释文〕 敌方战车先出,并且排在翼侧的,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敌人没有同我方预先约好,就来请求议和的,其中必定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走,同时摆开战车的,是期求与我军交战;敌人欲进不进,欲退不退的,是要引诱我军行动。

期:指期求与我方交战。

〔例1〕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十一月,南诏发兵再犯唐之西川(唐方镇名,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当南诏军作浮桥,强渡大渡河时,唐防河都知兵使、黎州刺史黄景复指挥唐军待敌半渡而击,南诏军败退,唐军断其浮桥。南诏军受挫后,一方面在营中多张旗帜,佯与唐军对峙,另一方面又派兵潜出于大渡河上、下流各20里处,连夜设浮桥渡河,于第二天拂晓,对唐军突然发起攻击,形成夹攻之势。

两军激战三天,黄景复佯装败走,南诏即挥军追击。黄景复在撤军途中连设三处伏兵以待敌。当南诏军通过唐两处伏兵地时,唐伏兵突然杀出,诱敌追击的唐军亦回师掩击,南诏军败走,损兵2000余人。唐兵修复被南诏袭破的城栅而守之。

南诏军兵败退至之罗谷(确址不详),与其援兵会合,军势大振,钲鼓声闻数十里,直推至大渡河边,同唐军夹水而阵。南诏军一方面遣使与唐议和,一方面又秘密派兵自上、下流潜渡,突然发起攻击,双方激战数日,唐军不支,引兵而退。

〔例2〕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三月,汤和等奉命来到延安防边,元朝旧将伯颜帖木儿派人前来请和。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后,将诸将全部召还,只留傅友德屯边防备,并告诫他说:“无事而请降,是兵法所忌之的,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四月,伯颜帖木儿果然乘隙侵犯边境,傅友德设伏将其打败,俘获人员马匹很多。

故元平章兀纳歹捆绑伯颜帖木儿投降。

〔例3〕 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经常进犯明朝边界的蒙古贵族毛里孩突然请求与明朝开通贸易,朝廷认为,毛里孩无缘无故请求贸易,必定掩藏有其它阴谋,严令边境各将谨慎防备。不久,毛里孩果然发兵攻打大同。

〔例4〕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云南元江土舍那鉴杀死被明朝廷委任为土知府的侄子那宪,夺其印信,自立为官。朝廷命黔国公沐朝弼督军镇压。沐朝弼集土、汉之兵分为五哨,在木寨大破那鉴兵,那鉴无奈假意乞降。当时云南布政使徐押运粮饷来到南羡,遂率百人至元江城下受降,不料那鉴却驱象马及士兵出城冲击,杀死徐及其所带之兵。明军因此胆怯,只得待来年再战。

〔例5〕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司使杨应龙反叛。巡抚王继光与总兵刘承嗣、参将郭成等分道进剿至娄山关,屯扎在白石口。杨应龙佯令所部约降,然后乘明军不备,率苗兵据关冲杀,都司王之翰全军覆没,明军弃辎重退走。

〔例6〕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八月,抚远大将军福全与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激战于乌兰布通,准噶尔兵死伤甚众,噶尔丹乘夜逃遁。

为了缓和清军的追击,次日噶尔丹派达赖喇嘛的使者济隆来到福全军中,代表自己向清军乞降求和。福全信以为真,停兵不追,六日后才有所醒悟,发轻骑追击,噶尔丹已经逃离很远了。

〔例7〕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杨应琚受命至云南,驻军普洱,反击侵入云南西南澜沧江一带的缅甸军队。

开始,清军进展顺利,后中缅军假和谈之计,缅军乘机越过神护、万刃二关,包围盏达(今云南盈江)、户撒(今云南陇川北)、猛卯(今云南瑞丽)等边界清军据点,致使清军遭受重大损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