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460页(1495字)

(释文〕 火攻发自上风,就不能从下风进攻。

〔例1〕 曹魏二年(234年),孙权亲领大军北上,进攻合肥新城。魏征东将军满宠见吴军人多势众,便召募壮士数十人,折松枝为火炬,浇灌上麻油,从上风头放火,焚烧吴军的攻城器械,并射杀孙权的侄子孙泰。

孙权在攻城受挫后,只好引军退回。

〔例2〕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由于朱元璋亲率20万水陆前来增援,陈友谅在围攻南昌85天后被迫解围离去,入鄱阳湖迎战朱元璋。

当时,陈友谅舟船高大,并连锁为阵,而朱元璋则舟小船窄,每每交战,望陈兵之船犹如望山,仰攻尽被击退。朱元璋亲自指挥,诸军停止不前,右师甚至稍微后退,朱元璋立即下令斩队长十余人,仍然不能制止。

郭兴进言说:“这不是将士不用命,而是敌我之船大小差距太大,我看非用火攻不可。”于是,朱元璋命常遇春分调渔舟,载以荻苇,下盖火药。

等到东北风起时,朱元璋又命在7条船上树立草人,披甲胄,执兵器,如斗敌之状,让敢死之卒操纵划船,另备快船紧随其后。将近敌船时,乘风纵火,风急火烈,转眼来到敌船跟前,烧毁敌船数百艘,火焰冲天,湖水也被映红,陈友谅军死去大半。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及平章陈普略等也被烧死。朱元璋乘机挥师进击,又斩陈军2000余人。

〔例3〕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闽广明军舟师夹击海盗吴平于万桥山下,时逢天起大风,明军由上风纵火攻击,焚烧吴平舟船,大败其军,死者甚众,吴平下落不明。

〔例4〕 清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底,石祥祯、韦志俊率太平军西征部队由江西九江出发,沿长江西上。清湖广总督张亮基令道员徐丰玉率湖北防军据守田家镇。徐丰玉据山列营,在通江的河流上联筏作城,列炮以守。

九月中旬,太平军水陆并进,向田家镇清军进攻,乘风纵火,烧毁清军筏城,清军大溃,徐丰玉及汉黄德道员张汝瀛被杀。

〔例5〕 清咸丰六年(1856年),杨岳斌率清军屯驻武昌上游30里处的沙口,准备攻打武昌(今湖北武汉市)。他看到太平军战船往来长江之上,声势极盛,便定下火攻之计。他悬重赏招募敢死之士300余人,驾驶千石大船,里面满载火药芦苇,要他们接近太平军船队后纵火弃船,乘小舢板快速返回。当夜乘风逼近太平军船队纵火,将太平军船队几乎烧尽。其前锋部队甚至到了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县),旬日间转战数百里,击烧太平军战船600余艘,夺取弹药军粮无数,陈兵九江城下而返。

〔例6〕 清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清军为最后切断太平军增援天京(今江苏南京市)的通道,派彭玉麟率军进攻下关与浦口之间的九洑洲。九洑洲地处长江中心,地位重要,太平军在洲上筑有坚城,并集中几十艘大船,架重炮以护城,是太平军准备死守的一个据点。

彭玉麟在首先肃清长江两岸太平军营垒,切断九洑洲接济后,集中水师环攻,并由陆师一部事先埋伏在洲边的芦苇丛中,作为奇兵。六月三十日拂晓,清军发动总攻,太平军将士誓死作战,杀伤清兵甚众,使其进攻竟日,没有进展。

入夜,月色迷濛,西南风越刮越猛。彭玉麟令战船隐蔽靠近太平军营垒,用火箭突然袭击太平军船只,并以芦苇灌油乘风焚烧太平军战船。

风烈火旺,延及洲上太平军卡棚。清军乘太平军惊惶之机,冒火登陆,终于把九洑洲攻破,太平军万余将士大部壮烈牺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