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471页(3277字)

(释文〕 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

官人:官吏、官属。一说指失职的官员或刑戮子弟。

〔例1〕 战国时,乐毅率领燕国军队,联合赵、楚、韩、魏诸军,攻打齐国,很快攻下70余城,把齐湣王从临淄赶到莒(今山东莒县)。就在这时,燕昭王病故,其子继位为惠王。

燕惠王做太子时,曾与乐毅发生过不快。因此,齐将田单就派人到燕国去散布谣言,说:“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没有被攻下。乐毅所以不尽快消灭齐国,是因为他与燕王有矛盾,准备拥兵自重,在齐国南面称王。齐国最担心的,就是燕国换将领来攻打。

”燕惠王听到这谣言,疑忌乐毅,因而改派骑劫代乐毅为将,召令乐毅回国。乐毅担心回国会受到迫害,就去了赵国

后不久,田单用火阵夜袭燕军,杀死骑劫,并且乘胜收复了齐国失地。燕惠王闻报后,对逼走乐毅追悔莫及。

〔例2〕 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白起在长平(在今山西高平)消灭赵军主力之后,挥师直逼赵国都城。赵国惊恐不已,就派苏代携带大量金银,到秦国游说。苏代见秦相范雎说:“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之役大败赵军,现在又包围了赵都邯郸;一旦消灭赵国,就为秦国增添70余城,即使是周公、召公对周室的功劳,也没有这么大。所以,赵国灭亡后,武安君必为三公,您能屈居其下吗?到那时,您不愿位居武安君之下,只怕也做不了主。况且秦国曾经攻打韩国,围困上党,上党的民众都跑到赵国,看来天下人早就不愿做秦国的臣民。假如现在灭掉赵国,赵国北边的人往燕国去,东边的人往齐国去,南方的人往韩、魏两国去,这对秦国有什么好处呢?所以,不如趁武安君攻伐胜利之际,同意与赵国媾和。”范雎觉得言之有理,就奏请秦昭王:“秦军已经很疲劳了,请允许赵、韩两国割地求和的请求,暂时让将士们休整一下。”秦昭王闻奏,同意赵、韩两国割地议和,遂即撤回进攻赵国的军队,同时罢去白起的兵权。

〔例3〕 战国末年,秦王政派王翦率军进攻赵国,赵王迁用李牧和司尚御敌。为了挑拨赵国君臣的关系,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进谗言说李牧、司马尚图谋反叛。赵王迁信以为真,就派赵葱、颜聚去取代李牧、司马尚。李牧抗旨,被赵王迁用计暗杀,司马尚被废掉官职。

三个月以后,王翦乘势急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掉了赵葱,活捉了赵王迁和颜聚,灭亡了赵国。

〔例4〕 汉初,刘邦统兵北征匈奴,在平城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被匈奴单于冒顿所率主力骑兵重重包围,七天七夜,无法走脱。这时,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派人给匈奴阏氏(即单于嫡妻)送上许多贵重的物品和一幅美人图,说:“汉朝天子恐怕单于不肯退兵,准备把汉朝头号美人献给单于,这美人图是先拿来给单于看样子的。”阏氏听过,暗自吃醋,忙去劝说冒顿单于:“现在我们取得汉地,还是不能居留,况且两国君主相遇,也不能迫人陷于困境呀!”于是,冒顿单于下令匈奴骑兵网开一面,刘邦乘机让士卒张弓搭箭,一律对外,慢慢地走出匈奴骑兵的包围圈。

〔例5〕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率军攻陷冀城(在今甘肃甘谷东),杀死凉州刺史韦康。韦康的部下杨阜为了击破马超,一面联络姜叙、赵昂等人,决定起兵讨伐马超,一面派人到冀城去结交梁宽、赵衢,作为内应。马超听说杨阜已经起兵,十分恼怒,赵衢趁机编造理由,劝马超亲自领兵去攻打杨阜等人。等马超领兵出城后,赵衢、梁宽就关闭冀城城门,把马超的妻子儿女全部杀死。

马超进退失据,在与杨阜交战时又被打败,不得已向南投奔了张鲁。

〔例6〕 三国蜀建兴四年(225年),魏明帝曹睿派司马懿出守西凉,操练军马,伺机进攻蜀汉诸葛亮闻讯大惊,急忙召见参军马谡商议,马谡进言道:“现今丞相平定南方,刚刚回师,不可再去远征。我有一计,可使司马懿死于曹睿之手。

”诸葛亮问是什么计策。马谡接着说:“司马懿虽说是魏国老臣,曹睿对他素有怀疑,今何不派人前往洛阳、邺郡等处,散布流言,说可马懿暗地谋反。另外多写一些说司马懿谋反的榜文,遍地张贴。曹睿得知后,更是怀疑司马懿,必将司马懿致于死地。

”诸葛亮听罢,以为此计可行,于是秘密派人前去执行。不久,曹睿看过蜀国细作张贴的榜文,果然更加怀疑司马懿,把司马懿黜职还乡。

〔例7〕 北朝时,、齐雍州刺史肖衍以诛昏君肖宝卷之名起兵。江州刺史陈伯之几番踌躇后,响应肖衍。

合围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时,陈伯之屯兵西明门,凡城中有人出降,陈伯之总是与其耳语一番,神情复杂。

肖衍得知后,深恐陈伯之心归朝廷,沮丧军威,便密告陈伯之说:“我听说城中对您起兵之举颇为愤恨,欲派刺客行刺,望您好自为之。”陈伯之听后,不以为然。恰逢齐将郑伯伦出降,肖衍使其托故从陈伯之军营经过,顺告伯之说:“朝廷对您恨之入骨,欲派亲信来诱杀您。假若您复归朝廷,砍断您的手足,您若不降,将再派刺客相图。”陈们之听后,很是警恐,自此,始无首之心。

〔例8〕 南北朝时期,侯景叛东魏归南梁,被南梁封为河南王。魏丞相高澄忽然遣使至梁议和,此时,满朝文武皆主和,如新县令傅歧恰巧在朝,力驳众议,说道:“高澄初揽朝政,春风得意,何须议和?所谓议和,乃是离间之计:意在使新近归附朝廷的侯景狐疑不安,再图祸乱。我若许和,正堕其计中。”梁武帝在困惑之中竟然许和。

侯景闻讯,意不自安。为确知朝廷心理,侯景便伪作魏书,致梁朝廷,求以贞阳侯换侯景。

梁武帝即刻作答,内有“贞阳旦至,侯景夕返”一语,侯景大惊,被迫作乱。

〔例9〕 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派俞廷玉率兵攻打安庆。

安庆由陈友谅部下勇将赵普胜驻守,俞廷玉攻之不克,战死军中,诸将深以为虑。朱元璋却说:“赵普胜虽然勇猛,但缺少智谋,陈友谅又挟持主帅徐寿辉,以号令部众,我们利用间谍分离之,不过是一夫之力而已!”当时,赵普胜有个门客通晓占卜之术,曾经为赵普胜出谋划策。

朱元璋派人明里与这个门客结交,暗中却寻机实施离间之计,故意把写给门客的一封信,投到赵普胜手中。门客因此心生恐惧,投降明军,朱元璋因此尽得赵普胜平日行为等军事机密。然后,朱元璋又用重金资助门客,使之潜至陈友谅所亲近的人身边,离间赵普胜。赵普胜对此丝毫没有察觉,等到陈友谅的使者到来时,他还骄傲地自夸其功,面有得意之色,陈友谅对此十分忌恨。

于是,陈友谅以与赵普胜约会军期为名,亲自来到赵普胜营中,赵普胜出门迎接,刚刚登上陈友谅乘坐的船只,就被陈友谅斩杀,其部队也被陈友谅吞并。

〔例10〕 明建文三年(1401年),燕王朱棣在山东焚毁建文帝北伐大军的军粮,并断绝了其粮道,建文帝时时为北伐无功而苦恼。

方孝孺的门人林嘉献曾在北平燕王官邸服务过,知道朱高煦、朱高燧一向对燕世子不尊重。此时朱高燧与燕世子奉命协守北平,而宦官黄俨又处处讨好朱高燧。朱高煦随燕王在军中,也常常在燕王跟前说燕世子的坏话。方孝孺因此向建文帝建议说:“兵家历来重视使用间谍,燕王父子兄弟的关系我们可以使用间谍离间他。世子如果受到怀疑,燕王必定归北平,这样我军粮道可通,北伐事业也可告成。”建文帝立即命他起草书信,派锦衣卫千户张安入北平,送给燕世子,令他归降朝廷,并许他为燕王。

世子得书没有启封,派人将书及张安一并送到燕王军前。黄俨在书信刚到北平,就先派人驰报燕王说:“世子要造反!”燕王心疑,问朱高煦,朱高煦说:“世子一向与太孙(指建文帝)友好。”话未说完,世子所派使者就持书和张安来到,燕王拆书一看,急呼道:“真悬呀!我差点杀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就把张安等人囚禁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