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06页(1219字)
【生卒】:?~公元前338
鞅初游说魏国,不见信用,转去秦国,以“帝道”、“王道”、“霸道”和“强国之术”,说秦孝公嬴渠梁,终得渠梁的欢心和重视,被委为客卿,继而做左庶长,负责秦国的变法。
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商鞅主持进行第一次变法。1.整顿户籍,实行连坐法,以加强集权统治,扩大军队来源。
2.奖励耕作,发展经济,以充实国家的财力物力,为进行兼并战争打基础。
3.奖励军功,禁止私斗,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通过这次变法,秦国百姓“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整个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后二年,秦国乘魏军主力北进包围赵都邯郸之机,出兵两路向东扩张,一路由商鞅统领,攻破魏军,占领少梁(今陕西韩城);一路进击韩国,深入到安陵(今河南邬陵)一带。商鞅因变法获益和作战有功,被越级提升为大良造,掌握秦国的军政大权。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推行第二次变法。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权。2.普遍实行县制,进一步集权中央。3.创立“举国而责之以兵”(全民为兵)的军事体制,以加强军队建设。
4.实行按户征收军赋的政策,进一步扩大财源。5.将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向东推移,迁都咸阳,以利于进行兼并战争。在这次变法期间,商鞅还亲自去魏国,劝说魏惠王魏取消进攻秦国的计划,转向组织称霸的会盟,从而使秦国避免了与魏国进行无把握的决战。
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齐魏马陵之战后,商鞅认为与魏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因而对渠梁分析说:“秦魏两国的关系,就像人有心腹病患,非除去不可。不是魏并吞秦,就是秦兼并魏。魏与秦以黄河为界,控制崤山的有利地形,有利就会向西攻秦,否则只能向东扩展。现在以陛下的贤明,已使秦国力大增,而魏在去年大败于齐,所以可趁机伐魏。魏抵抗不住,必定向东退缩,这样一来,秦就可尽得黄河、崤山的险阻,以向东控制诸侯。
这是帝王的大业呀!”渠梁表示赞同,当即命商鞅率军攻打魏国。
魏公子印领兵迎战。商鞅伪称愿意和解,约公子印前来会盟,在会盟仪式上将其俘虏,继而向魏军发起突然袭击,把魏军消灭。魏国由于连年战败,兵力消耗太大,不敢再战,就割让黄河以西之地同秦国媾和。
秦国的军事力量由此迅速提高,战国七强争雄的格局也为之一变。但是,商鞅为变法得罪了不少贵族,因而在渠梁死(公元前338年)后即被诬告谋反,车裂而亡。
商鞅不仅是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是当时着名的军事改革家和谋略家。
《汉书·艺文志》兵家类着录《公孙鞅》27篇,久佚;法家类收有《商君》29篇,今存26篇,又称《商君书》、《商子》,系商鞅门人后学所撰,略可反映商鞅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