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272页(5385字)
(释文〕 用兵的原则如同水一样。
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的环节,去攻击敌人虚弱的地方。 形:形式、方法,这里含有规律、原则的意思。
〔例1〕 春秋时,郑庄公不按周礼朝见天子。周桓王怀恨在心,因而纠集诸侯讨伐郑国。
他亲自率领中军,使虢公林父率领左军,周公黑肩率领右军;蔡、卫两国军队编入左军,陈国军队编入右军,向郑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郑国子元根据这三支军队的强弱差异和不同特点,为郑庄公出谋献计说:“敌军是一时纠合在一起的,其左、右军是周王硬拉来的,求胜之心不坚决。我们应该集中兵力,攻击兵力较弱的右军。敌右军一旦溃败,左军必定军心动摇,不战自乱。
这时候,我们再全力攻击周王的中军,就能够一举获胜。
”郑庄公采取了这一建议,把自己的军队摆成鱼丽阵,从两翼合拢进攻。陈、蔡、卫三国军队果然一触即溃。周桓王率领的中军独木难支,也很快败退下来,就连周桓王本人,也在乱军中被射伤肩膀。
〔例2〕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会战于城濮(今山东甄城)。晋军为了避免与楚中军决战,采取了避强击弱的策略。开战之初,栾枝率领晋下军,把战马蒙上虎皮,先攻击楚右军,因为楚右军是由陈、蔡两国军队临时组成的,战斗力最弱。楚右军遭到攻击后,立即溃败。
接着,狐毛率领晋上军进攻楚左军,为了诱敌深入,交战后故意竖起两面大旗,引车佯退,而得胜的晋下军也积极配合行动,在战车后面拖着树枝,扬起尘土,伪装逃跑。楚左军不知是计,急速追击。
这时,先轸率领晋中军,将楚左军拦腰截断,晋上军回头夹击,几乎全部消灭了楚左军。楚军统帅子玉见大势已去,急忙下令撤退,才使楚中军得以保全,退回楚国。
〔例3〕 越王勾践在吴国蒙受耻辱,回国后苦心经营数年,就想出兵报复吴国。大夫逢同进谏说:“国家前时遇上流亡的事,到现在才恢复过来,如果致力于加强战备,吴王就会把战争的灾难再度加在我们头上。况且凶猛的鸟要出击,必定故意藏匿它凶猛的形体。现在吴国把军队施及齐、晋,与楚、越又结下很深的怨恨,只是名声高于天下,德行少而战功多,一定会过分地自矜自夸。
因此,越国不如结交齐、亲近楚、随附晋,并且大大地捧高吴王的欲望。吴王的欲望增强,就会轻易发动战争。
当齐、晋、楚三国来讨伐吴国的时候,越国就可以乘着吴国的空虚而发起进攻。
这就很容易战胜吴国。”勾践听了,表示赞同。后来,勾践利用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与诸侯会盟的时机,大举出兵,取得了对吴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例4〕 魏惠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2年),魏大举兴兵,攻打韩国。韩国无力抵御,就向齐国求救。
齐宣王召集群臣商议,主张救与不救者相持不下。孙膑说:“魏国自恃强大,相继出兵赵、韩两国,怎能不企图进攻我国呢?倘若不出兵救韩,那就等于把韩国抛给了魏国,资助魏国以削弱齐国。因此,不去救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假如现在就急忙赶去救援,魏军士气正旺,韩国元气未伤,我们卷进去,就等于引火烧身,使韩国坐享其成。
所以,当今之计,可以先答应救援韩国,让韩国全力抗击魏军。等到韩、魏双方都疲惫不堪时,再乘隙破魏救韩。这样做代价小而得利多,可以说是万全之策。”齐宣王听罢,表示赞成。过不多久,齐国出兵救韩,果然作战顺意,在马陵(在今河北大名)大败魏军,射杀庞涓,俘虏魏太子申,取得了预期的胜利。
〔例5〕 东汉初年,刘秀派大将耿弇进攻占据山东的齐王张步。
张步派弟弟张蓝率二万精兵据守西安(山东省淄博市西十五公里),所属各郡守率各地方兵一万余人,防守临淄(山东省淄博市)。耿弇视察战场后发现,西安城小,但坚固难攻,临淄虽大,其实容易攻破。
于是传令军中,五天后向西安发动总攻。
张蓝得到消息,日夜戒备。到时耿弇却率军乘黑夜进抵临淄城下,其部下有人认为“进攻临淄,西安必然来救,我们会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敌人主力在西安,不如先攻西安。”耿弇说:“不然,西安早就知道我们要进攻他们,日夜防守,正忧虑自己的安全,哪有胆量救人?即使得到我们进抵临淄的消息,也会以为我们使的声东击西之计。而临淄方面,想不到我们会舍小就大,来进攻他们,必然慌成一团,一天就可攻破。攻下临淄,西安孤单,势必弃城而去。这正是所谓‘一箭双雕’之举。如果先攻西安,不能马上攻破,大军被困于坚城之下,伤亡一定惨重,即令最后攻破,张蓝率他的部队逃往临淄,合力并守,坐在那里监视我们的行动。
我们孤军深入,十天半月,粮秣用尽,就会不战而退。”遂进攻临淄,只半天就攻入城内。张蓝得到消息,大为惊恐,很快弃城而逃。
〔例6〕 唐末,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唐京师长安后,朝廷即加凤翔节度使郑畋同平章事,以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
郑畋受命后,即奏请朝廷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收集余众,准备反攻。
此时,黄巢则派尚让、王播等率军五万追击败退的唐军。郑畋见起义军气盛轻进,即令唐弘夫在险要处设伏以待,自己则率军后撤,并多张旗帜,以迷惑起义军;同时又在一些高坡上布署一些散兵败卒,以诱起义军西进。尚让、王播见沿涂夕状,果真以为唐军在京城失守之后,早已如惊弓之鸟、闻风丧胆;郑畋一介书生,何谈用兵。
于是,挥军鼓行而进,疏于戒备,队形散乱。当起义军进至龙尾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时,突然遭到唐伏兵的袭击,起义军被分割为数段,首尾不得相顾。郑畋亦回马掩杀,义军大乱,损兵二万余人,大败而归。
〔例7〕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张献忠率农民军进临成都。驻守成都的明军企图夜袭农民军营寨。张献忠事先侦知敌谋,将计就计,派人捏了几百个泥巴人,穿甲佩剑,打扮得如真人一般,置于营帐中,四面悬灯。农民军潜伏暗处。夜里,明军前来劫寨,望灯而趋,大呼直入,但所劫皆为土像。这时潜伏暗处的农民军骤起合击,将敌人一举全歼。
从此明军再也不敢玩弄劫寨捣营的把戏了。
〔例8〕 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耿精忠所属曾养性部在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附近屡败于清军,被迫退守温州,清军围攻久不能下,形成对峙。耿精忠军马九玉部,也在江山、常山、开化三县连结数十寨,负山阻水与清军相持。
当时耿精忠与据守台湾的郑经的同盟关系恶化,郑军夺取了耿军所占的汀州、邵武诸府,正向建昌(今江西南城县)进攻的耿军耿继祚部,闻讯连夜撤回福建。康熙帝由此判断耿、郑联盟发生内讧,于是调整部署,下令清军撤围温州,集结主力直取耿精忠老巢福建。七月,清军杰书部与李之芳部全歼耿军马九玉部于江山一带,由仙霞岭进至延平。
而耿军在江西之白显忠部也为清军岳乐部击败降清。
耿精忠既失两路大军,郑军又在其后袭击,遂投降清廷。曾养性闻讯,也以温州归顺清廷。
〔例9〕 1927年10月15日,以唐澍为书记的中共陕北军事委会,领导基本上被共产党掌握的国民党陕北军阀井岳秀部所属的第十一旅,在清涧等地举行起义。起义部队占领宜川后,井岳秀大为震惊,急令驻延安的高双城部围攻宜川。
这时,唐澍与陕北军事委员会委员李象九在部队行动方针上发生严重分歧。唐澍主张打起红旗,继续北上,乘机攻取敌兵力空虚之延安,同时对部队进行整顿,清除政治上不可靠的连、排长,由政治上可靠的共产党员接替。李象九则坚持据守宜川,不同意清除与自己关系较好的一些旧军官。因意见分歧得不到解决,唐澍去西安请示中共陕西省委。
唐澍离开宜川后,李象九即改编了部队,仍打起第十一旅原番号,自任旅长。当敌高双城部队六个营包围宜川后,李象九部队仓促突围,向韩城杨虎城部王保民旅驻地转移。部队在突围过程中受到很大损失,到达韩城西庄镇时,只剩下谢子长带领的一个营和韩子丰连,共约三四百人。
〔例10〕 1928年5月5日,中共湘西特委和中共石门县委领导湖南石门县农民举行起义,建立了湘西工农红军第四支队,引起了湖南敌人的极大震惊,遂令石门、慈利、常德、临澧、桃源五县团防联合起兵,向起义军大举进攻。第四大队击溃了五县团防围攻,创建了以太浮山为中心的武装割据地区。敌人不甘心失败,很快又纠集新编第四军三、四个团和杂牌部队朱华生部,分成数路,同时进攻石门南乡,占领了重要集镇夏家巷、白洋湖、潘家铺、望仙树、余氏桥等地,第四支队处于被敌人四面包围之中。
为了打破敌人围攻,红军第四支队决定先打战斗力较弱的杂牌部队和团防队。驻潘家铺的朱华生部,共约五六百人。原系两股土匪合编的一个团,内部互不信任,各有戒备。
第四支队便利用这个矛盾,夜袭潘家铺,插到两部敌人之间,向两面射击,敌人误以为是对方进攻,便互相大打起来,自相混战。红军第四支队发起冲击,歼其一部,缴械二十余支。石门、临澧团防队几次进攻周寺庵,均被击退,伤亡数十人。
〔例11〕 1928年5月,江西敌人分四路“清剿”方志敏在弋阳、横峰刚刚建立起来的武装,一路由弋阳城向漆工镇进攻;一路由横峰葛源向西进攻;一路由横峰铺前向青板桥进攻;一路由弋阳港埠向露阳、金鸡山进攻。当时,赣东北中共党组织有漆工镇、烈桥、港口、横峰、德兴五个游击区,在敌人的分割下,互相之间联系困难。游击队只有46支步枪,子弹很少。
游击区日益缩小。到6月间,形势更为严重,游击队被敌人包围在游击中心区弋阳、横峰交界处的磨盘山这块小小的地方,吃不上饭,睡不好觉,难以文持下去。6月25日,在弋阳和横峰交界处的方胜峰上的破庙内,方志敏主持召开了弋阳、横峰两县干部会议。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原地坚持。认为敌人虽多,但数路进攻,力量分散,且遭到起义区域内广大群众的反抗,起义军有群众的援助,可以集中力量选择敌人的弱点,打其一路,求得各个击破,并派干部到有条件的农村开展群众工作,准备建立第二块根据地。
最后,多数人同意了方志敏的意见,将部队四十余人枪全部集中,由邵式平统一指挥,坚决击破敌人最薄弱的一路。会后,工农革命军第一连乘夜赶到金鸡山设伏,准备打击“进剿”之敌最弱的一路——弋阳县靖卫团。6月26日,弋阳靖卫团一个连驱逼一万余农民,路过港埠经金鸡山向漆工镇进犯,刚过金鸡山,工农革命军突然从侧后发起猛攻,迅速将敌击溃。这时,附近农民手拿大刀、长矛前来参战,敌人向弋阳逃窜。
工农革命军乘胜直追,歼敌一部,占领过港埠,逼近弋阳县城,粉碎了敌人的“进剿”。
〔例12〕 1929年6月26日,敌开始对鄂豫边根据地发动第一次“会剿”,以罗霖独立第四旅两个团,分别由黄陂、黄安向北进犯;驻潢川、光山之李克邦暂编第二旅的一个营纠集光山反动红枪会数千人,由北向南堵截;驻麻城之夏斗寅第十三师补充团和黄土岗一带地主武装,也出动配合,企图围歼红三十一师于黄安、麻城、光山交界地区。
此时,红三十一师部队大部在外游击,仅两个大队在黄安的七里、紫云两区活动。在此情况下,鄂东北特委决定采取避强击弱的方针,粉碎敌人进攻。当即集中红军两个大队,在徐向前的指导下,对战斗力较弱的李克邦部和红枪会,展开坚决的反击。根据地的群众,手持刀矛、土枪参加作战者达三四千人。红军和群众与敌连续五战,大胜三次,打死敌营长以下百余人,缴枪四十余支。北路进犯之敌狼狈溃逃。
在七里、紫云、乘马、顺河等区,广大群众和赤卫队对敌罗霖部及第十三师补充团展开广泛的袭扰活动:封锁消息,断敌粮道,打击敌人小股部队,入晚则土炮轰鸣,呐喊四起,彻夜不绝。
敌军食不饱、睡不宁,疲困不堪,不两日即黯然退走,龟缩到河口、七里坪、黄安、麻城等城镇,“罗李会剿”被粉碎。
〔例13〕 1935年2月,中央红军已暂时放弃从泸州上游北渡长江的计划,主力转向川、滇、黔活动。红四方面军为继续贯彻原定向川甘边境发展的方针,同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南黔的活动,决定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
当时嘉陵沿岸及其以西地区,由敌田颂尧、邓锡侯两部防守,主要兵力集中在北起广元地区,南至南部县境的沿江一线,共53个团,其后方至涪江沿岸十分空虚。据此,方面军决定集中兵力,选择敌人薄弱环节,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突破。
突破成功后,先以穿插、迂回战术消灭沿岸防御之敌,夺取要点,而后则以主力向敌纵深发展,占领嘉陵江、涪江之间广大地区,打开战场,求得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3月18日渡江战役开始,红军采取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战法,在击溃敌之江防部队后,先后攻占阆中、剑阁、南部、昭化以及敌人称之为“插翅难飞”的剑门关要隘,歼敌七个多团,结束了战役的第一阶段。
接着,红四方面军又迅速集中兵力,攻占梓潼,围困江油,打击援敌,乘胜攻占中坝、彰明。与此同时,红30军攻克青川、平武,红1军一部攻克北川。4月21日,嘉陵江战役结束,共歼敌一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