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723页(4107字)
【生卒】:1624~1662
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
出身官商家庭,其父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其母田川氏,日本人。郑成功7岁时回国,其父特请名师执教。少时的郑成功即为文天祥、岳飞豪壮的民族气节所感召,刻苦攻读,习文练武,通兵法,精骑射。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次年八月,郑芝龙等人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年号隆武。郑成功英俊潇洒,气宇非凡,胸怀报国之志,深得隆武皇帝的赏识,故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其为御营中军都督。
从此,人称“国姓爷”。后隆武皇帝又赐郑成功尚方宝剑,挂招讨大将军印,镇守永定关等军事重地。清顺治三年,清军攻克绍兴,灭鲁王政权后,乘胜南下,进逼福建门户仙霞关,郑芝龙不顾郑成功劝告,弃关降清,清军一举克福州,隆武帝被俘。
郑成功痛心疾首,以复兴大业为己任,继续领导抗清斗争。
面对数十万八旗劲旅,郑成功凛然以视。他沉着冷静,精辟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及地理条件,坚定了抗清复明的信心和决心。
他认为,福建山高隘险,沿海岛屿密布,敌精骑无用武之地;若凭险恃阻,设伏以御,虽有百万,亦难飞过。而且,福建距京师数千里,清军南来,道途阻远,人马疲敝,加之水土不谙,此有害而无利。
相反,“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进战退守,绰绰余裕。”基于上述分析,他至南粤募集壮勇,组建部队,打击降清势力,至顺治七年,郑成功便建立起了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并拥有一支精锐水陆部队的武装割据势力。郑成功奉广西永历帝年号,并制定出第一步作战目标:“攻取漳泉,以为基业,水陆并进,夺取八闽。”清廷自然不会坐视郑成功武装力量的崛起,顺治八年十一月,清福建陆路提督杨名高奉命率师万人进攻金、厦。郑成功向其部将分析说:“名高未知我手段,必然轻敌。我宜占据险处迎杀。
”“胜此一着,则援虏计穷,漳、泉不攻自下矣。”之后,亲自察看地形,决定在小盈岭布阵待敌。
小盈岭位于同安城东20余里,由几个连绵起伏的山峰组成。一条大路贯通其间,西经同安至漳州,北经泉州抵福州。
郑成功在小盈岭东西两侧设下伏兵,另以一部阻击清泉州增援之敌,自己亲率主力列阵岭上。杨名高以精骑500为先锋,分兵三路攻小盈岭。清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郑成功即令主力直扑中路清军,将其拦腰截断,使敌首尾不能相顾;同时,东、西两侧伏兵亦一跃而起,直冲敌军。
此役,万余清军全部被歼,杨名高仅以身免。
杨名高在小盈岭全军覆没,闽南震动,清漳浦、海澄等守将相继以城降。
顺治九年,郑成功挥师攻长泰。
清闽浙总督陈锦率军2万余人救援。三月,抵达同安。
郑成功运用纵深梯次配备、诱敌围歼的方略,以一部水陆军在诏安、南靖等外围地区设防,阻清军潮州、汀州、泉州之援;又在同安至长泰的必经之地江东桥及周围山林中布满伏兵。十三日中午,清军进入江东桥地区。郑成功指挥伏兵杀出,将清军分割包围。先以火箭、火筒、铳器射击,敌已溃不成军。
接着,郑成功指挥将士杀入敌阵。激战一天,全歼陈锦之军。
陈锦侍卫割陈锦首级以降。接着,郑军攻占长泰,继而进围漳州。
清廷大惊。急派满将金砺率步骑数万攻厦门门户海澄,以解漳州之围。
郑成功急撤漳州之围,回师海澄固守。五月,金砺开始攻城,炮火如雨。
郑成功为保存实力,令士兵掘地窝藏身。
初六,金砺因军辎不足,欲速战速决,便挥军冲过护城河。这时,郑军预先埋设的地炮响成一片,清军死伤惨重,急忙后撤。郑成功立即组织反击,杀得清军横尸遍野。
金砺率余部逃回泉州。清廷军事进攻失败后,转而遣使招降。
郑成功将计就计,借与清廷谈判之机,整修战船,扩充军队,加紧军事训练,并乘隙攻占漳、泉所属各县。至此,郑成功控制了闽南大片土地和沿海岛屿,军队发展到10余万人。
顺治十二年三月,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设六官理事,永历帝封其为延平王。清廷招降不成,再度动武。
遂命济渡为定远大将军,率八旗劲旅3万,会同驻闽清军进剿郑成功。郑成功审时度势,采取坚壁清野,以逸待劳的方针,毁漳州、惠安、同安等城,各军撤集厦门,准备在海上迎击清军;同时,遣洪旭率师北上,与张名振会师,入长江,直捣清廷心腹,使敌不得并力南顾;又令甘辉率20镇北攻浙东,黄廷率20余镇南下广东,牵制浙、粤清军入闽。
济渡有畏郑成功积极主动的防御部署,不敢贸然轻进。
直至顺治十三年四月,才命令泉州守将韩尚亮率军出战,结果惨败于厦门围头。十月,济渡又在铜山失利。郑成功乘胜逼近福州,诱清军出战。
满将阿格商等率军出击,郑军佯退,诱清军至护国岭,突然回师反击,俯冲而下,杀向清军。阿格商战死,清兵为之夺气。
同时,北上和南下之师亦连连告捷,取台州,复舟山,破揭阳,东南震动。
顺治十五年,清廷对西南地区李定国领导的抗清武装大举用兵。为减轻李定国的压力,郑成功决定率师北伐,以牵制清军。五月,郑成功率水陆大军17万,战船数千艘,自厦门北上,破乐清,取温州,进至羊山(今上海崎岖列岛),遇飓风袭击,覆舟丧师,被迫退兵舟山。
次年七月,整师再出,一路克捷,连破瓜州、镇江,直逼南京。同时,遣张煌言率部溯江而上,攻占芜湖,继而,分兵出击,攻占徽州、宁国、太平、池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
郑成功重围南京城。清南京提督管效忠急向清廷求援,同时,用诈降之计,着人对郑成功说:“守城者过三十日,城失则罪不及妻孥。今各臣眷口,悉在北京,乞悉藩主宽三十日之限,即当开门迎降。”郑成功信以为真,按兵城外,围而不攻。
张煌言、甘辉等劝郑成功莫失战机,从速攻城。郑成功以为“孤城绝援,不降何待”,未予采纳。清廷从而赢得了时间,调兵遣将,并利用郑成功生辰,诸将纵酒祝寿之机,突然出击,大败郑军。甘辉等十余名得力将领牺牲,陆军损失过半,无力再战,被迫退兵。顺治十六年九月,郑成功率军回到厦门。顺治十七年初,清安大将军达素率军4万尾追而来,欲乘郑成功退兵未稳之机,将其一举歼灭。
在此危急关头,郑成功果断采纳了部将周全斌提出的缩短战线、聚兵厦门、整军备战的建议。并决定采取以长击短,邀击于海外,聚歼于海上的作战方针。
以一部水师火速北上拦击;同时,在金、厦各重要港口、要塞部署兵力,严阵以待。五月十日晨,清军分南北两路进攻厦门,其海澄港一路得风向之便,疾驶而下。
郑成功见潮势、风向不顺,严令各战船不得妄动,静侯潮平风顺。时近中午,潮平风转,郑成功下令反击。
海门港战船在船炮掩护下,首先突入清军船队,俘获其先锋船只。金门和鼓浪屿水师随之杀出,两面夹击,清军船队大乱,竞相夺路逃命,却因港路不熟,战船相互碰撞,船毁人亡。郑军将士乘势冲杀,清军浮尸海面万余具。达素率残部逃回福州,不敢再战。
顺治十六年后,随着李定国领导的西南抗清武装被清军击败,郑成功深感势孤力单,如再据守金、厦,无疑于束手待毙。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在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台湾,认为若平克台湾,不仅可以摆脱遭清、荷夹击的被动境地,“并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然后广通外国,训练士卒,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郑成功主意已定,遂征粮修船,做渡海作战的准备。郑成功北伐失败后,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亦担心郑成功北伐不成转而南攻台湾,便向荷兰驻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殖民公司请求援助。顺治十七年六月,该公司派樊德郎率领12艘战船、600名士兵增援台湾。
樊德郎到达台湾后,认为台湾防御设施坚不可摧,揆一担心毫无根据。
郑成功为麻痹揆一,借荷兰议员访问厦门之机,以甲兵数万列阵,夸示军威,并向其表白致力恢复中原的决心。随后又致书揆一,力陈无意对台湾采取敌视态度,希望恢复旧好,和睦往来。
樊德郎据此更认为台湾无虞,顺治十八年正月,樊德郎与同来台湾的军官返回巴达维亚,援台战舰亦大部派往东印度各地去了。同月,顺治帝病逝,清廷无暇战事。郑成功以军事家的气魄和果敢精神,抓住战机,在经过耐心的思想动员、取得多数将领支持后,决定留其子郑经守金、厦,自己率军亲征台湾。二月,移师金门。
三月二十二日,郑成功率25000人自金门料罗湾出发,次日抵澎湖,以澎湖为台湾屏障,分兵驻守。三日后继续东进,至柑桔屿遇风,返航澎湖。
三月二十八日,风雨未息,郑成功即下令开航。三十日,郑军出敌不意,从礁多、水浅,敌疏于防守的鹿耳门港鱼贯而进,以一部4000余人抢占北线尾岛,以护部队侧后,主力迅速通过大海湾,于赤嵌城西北的禾寮港登岸。
荷兰殖民者迅速调遣水陆军分三路围堵郑成功。
在海上,荷军战舰四艘攻击鹿耳门海口的中国战舰。
中国水军在陈广和陈冲指挥下,击沉荷军主舰“赫克托”号,又以火船攻“格拉弗兰”号,格号随燃烧起火。其余各船不敢再战,逃往深海。
其中“马利亚”号驶向巴达维亚求援。在陆上,荷军精锐240人在贝德尔上尉的率领下乘船至北线尾岛。陈泽以一部正面迎击荷军,另以一部出敌侧后,两面夹击,全歼荷军,击毙贝德尔。另一路前往赤嵌的荷军亦被中国军队击溃。
接着,郑成功集中万人兵力包围仅有400名荷军防守的赤嵌城。并派兵切断赤嵌和台湾(今台南市安平镇)两城之间的陆路联系以及赤嵌城的唯一水源,通牒荷军投降。
四月六日,守将描难实叮被迫率众出降。接着,郑成功挥军攻台湾城受挫。
为减少伤亡,郑成功决定采取长围久困的方针。
与此同时,郑成功在所占领的地区废除殖民体制,建立新的行政政权。
七月,中国军队又击溃了巴达维亚殖民公司的增援部队。九月,厦门郑军又击溃了荷军和清军的联合进攻。
十二月十三日,台湾总督揆一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荷兰在台湾38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郑成功戎马生涯16年,战功卓着,威震清廷。
他治军严密,战术灵活,战法多变。常常出敌不意、攻敌不备,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人。擅于制造假象,乱敌军谋,懈敌斗志。他高瞻远瞩,胆谋兼备,一举收复台湾的壮举,取得了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经验。
其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功绩将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