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曾国藩

书籍:孙子兵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9 09:54:52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749页(4602字)

【生卒】:1811~1872

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

湘军的创建者,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统帅。

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

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又从倭仁、唐鉴讲习程朱道学。1852年,丁母忧回籍。

此时,太平天国革命已呈燎原之势,太平军由广西入湖南,围长沙,克华中战略要地武汉。清朝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望风披靡。咸丰皇帝谕令各省举办团练,以扼制太平军的进攻势头。1853年初,曾国藩奉命赴长沙帮办团练。他认为团练非正规武装,难与太平军为敌,便奏准皇帝,将其扩编为湘军。次年初,湘军练成,开始进攻太平军。

曾国藩组建湘军,参考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创建戚家军的成法,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其主要特点是:一,以忠君勤王和捍卫封建名教为建军宗旨;二,吸收崇仰封建礼教、仇视农民起义的知识分子为骨干;三,改八旗、绿营的世兵制为募兵制,招募健壮、朴实的青年农民当兵,并由邻里、父母、妻子取保具结,实行严格控制;四,采取大帅选统领,统领选营官,营官选哨弁,哨弁选什长,层层节制的办法编组军队。以营为基本单位,每营4哨,每哨8队,营官直辖亲兵6队,全营500人。

冷热兵器间隔配置。五,将士实行厚饷制度,使士兵亦有余钱养家,安心服役。六,组建装备洋炮的水师,使水陆军配合作战。

七,实行篷帐和长夫制度。行军作战不住民房,将士打仗,长夫则帮助搬运粮草,修筑作战工事等事宜。湘军组织严密,分工合理,将士安心尽职,因而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在北伐的同时,派军西征,先后攻克安庆、九江、庐州(合肥)等战略要地。1854年2月,攻克汉口、汉阳,进围武昌,继而分兵向湖南和鄂北进军,攻克岳州,威逼长沙。3月上旬,曾国藩指挥湘军由长沙进抵岳州。

4月上旬,在岳州等地同太平军交战失利,退保长沙。4月下旬,湘军水陆师又惨败于靖港,曾国藩急得投水自杀(未遂),再次退保长沙,受到清廷革职处分。

5月初,与太平军再战于湘潭得手,由此转入反攻。曾国藩总结了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裁去了在作战中溃散的营哨弁勇,招募新勇,同时扩大战船数量,加紧训练。

两个多月的休整补充,战斗力得到加强。7月,曾国藩率水陆2万多人向太平军发动新的攻势。

7月25日,攻占岳州,8月11日,湘军陆师将领塔齐布与太平军老将曾天养激战城陵矶,太平军失利,湘军乘胜追击。9月3日,曾国藩抵湖北监利。

22日,进驻嘉,水陆并进,直指武汉。

与塔齐布、罗泽南拟定了武汉战役的作战方针:先以水师从中路突破,控制江面,隔断武昌与汉阳的联系;以陆师塔齐布部从纸坊进攻武昌城东的洪山,切断太平军退路;以罗泽南部从金口进攻武昌外围的花园;以副都统魁玉等率荆州清军进攻汉阳。湘军水师首先击破长江中的太平军水营,陆师顺利攻占外围的太平军营垒,武汉三镇便暴露在湘军面前。太平军料知难抵湘军锋锐,便于10月14日撤离武汉。

11月3日,清政府授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并催令其迅速东下,攻取江西、安徽。11月11日曾国藩抵达黄州。11月底至12月初,湘军塔齐布和罗泽南部一举攻破太平军半壁山、田家镇防线,焚毁船只4000余号,太平军退保黄梅。

湘军在攻破了太平军田家镇、半壁山防线后,乘胜东下,1855年1月上旬,水陆师全部抵达九江城外。此时,太平天国着名军事统帅、翼王石达开已从安庆抵达江西湖口,坐镇指挥。1月中旬,湘军数攻九江不克,曾国藩转而采取“舍坚而攻瑕”的方针,留塔齐布继续围九江,而以胡林翼、罗泽南等部攻湖口对岸的梅家洲,欲首先击破鄱阳湖内太平军水师,切断外援,然后再攻九江。

然而,胡、罗攻梅家洲仍未能得手。与此同时,曾国藩令水师猛攻太平军的湖口水寨。

石达开设计诱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轻捷快船舢板等120余号入鄱阳湖,并上驶40余里,然后断其归路,不使其重返长江水道。

结果湘军水师被分割,战斗力大减。当夜,湘军水师八里江大营遭到太平军水陆师的袭击,留在长江内的笨重战船由于失去轻捷快船的护卫,“如鸟去翼,如虫去足”,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结果几十艘战船化为灰烬,余船上逃九江以西的官牌夹。2月11日夜晚,湘军官牌夹水师又遭太平军袭击,被毁战船百余只。

曾国藩本人亦险些被俘,逃往南昌。湘军其余战船逃往九江上游百里以外。太平军乘势转入反攻,4月3日攻占武昌。

1855年12月,湘军罗泽南部从江西回救武汉,江西兵力空虚。

正在湖北的石达开抓住战机,乘虚直捣江西,连克临江、袁州、吉安等50余州县。坐镇南昌的曾国藩急调围攻九江的周凤山部5000人回援南昌,并调鄱阳湖内水师防守赣江,护卫南昌。

为保障粮路,又命周凤山部攻樟树镇,李元度部攻抚州,毕金科部攻饶州,均未得手。1856年3月26日,曾国藩又令湖北罗泽南部回援南昌,罗泽南却在围攻武昌时阵亡,回援落空。

正当曾国藩“呼救无从”,“魂梦屡惊”、惶惶不可终日之时,石达开奉命率近3万人撤离江西战场,回救天京,为困守孤城的曾国藩提供了一线生机。

刘长佑、萧启江率湖南军队5000人进驻江西萍乡、万载,曾国华、曾国荃率万余名湘军由湖北湖南进入江西,由此,江西兵力加强。同年秋,太平天国内讧,杨韦事件爆发,胡林翼、李续宾率所部湘军乘机攻占武汉,旋又移师重围九江。1857年3月6日,曾国藩获悉其父去逝的消息后,便奏准清廷回乡奔丧守制。

1858年夏,石达开率20万大军由江西转入浙江,曾国藩奉咸丰皇帝谕令再度出任湘军统帅。1858年11月,湘军李续宾所部5000余人在三河镇全军覆没,曾国藩转而赴援安徽。1859年9月,抵达黄州,与胡林翼商定了“四路图皖”的计划:“南则循江而下,一由宿松、石牌以规安庆,一由太湖、潜山以取桐城;北则循山而进,一由英山、霍山以取舒城,一由商城、六安以规庐州。”11月,曾国藩进一步确立了攻其必救的方针,即集中兵力攻取金陵门户安庆,太平军陈玉成部必救安庆,再一举将其歼灭,金陵便指日可下了。

1860年5月,太平军正进行二破江南之役时,曾国藩抓住时机,加紧部署进围安庆。太平军袭破清江南大营后,李秀成率军东征苏常。6月,清廷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并令其率所部湘军救援苏州。曾国藩认为,“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服金陵之张本”,坚持围攻安庆。

9月,完成了进攻安庆的作战部署:多隆阿所部万余驻桐城负责打援,曾国荃所部万人围困安庆,杨载福率湘军水师同曾国荃部声势相联,皖北部队由驻太湖的胡林翼统一调度。在皖南,张运兰率湘军4000人由徽州(今歙县)进援宁国府,鲍超所部湘军6000人攻泾县,曾国藩设大营于祁门,协调各部行动。

太平军为解安庆之围,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由陈玉成、李秀成、黄文金、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等统率五路大军(江北一路,江南四路)西上,直插湖北,威胁湘军后方,并约定,陈玉成与李秀成于1861年4月会师武汉,以调动围攻安庆之敌回援。其他三路则负责牵制皖南、江西的湘军,伺机歼敌。

1861年3月,陈玉成率部进抵湖北后,曾国藩仍坐稳安徽,指示各部坚守勿动,做好准备,以待陈玉成回救安庆。1860年10月至1861年4月,驻扎在祁门和皖南各要地的湘军,遭到太平军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部的猛烈攻击,曾国藩调度有方,应援得当,终于化险为夷。从1861年4月起,湘军同太平军在安庆外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5月下旬,陈玉成在集贤关、赤岗岭等地严重受挫,损兵过半。8月,湘军又挫败陈玉成、杨辅清部对湘军后壕的猛烈进攻,9月5日,攻陷安庆。曾国藩因功加太子少保,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安庆既克,湘军乘胜攻克池州、铜陵、庐江、无为、运漕、东关等重镇。

本着“稳慎徐图”的基本作战原则,曾国藩即令部队停止进攻,进行休整。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862年3月,曾国藩发动金陵战役。

根据“欲拔根本,先剪枝叶”的战略方针,决定先夺取江苏、浙江,然后分进合击,夺取金陵。

具体部署是:左宗棠率湘军由皖南入浙,与太平军李世贤部争夺浙江;李鸿章率新组建的淮军自安庆东下上海,会同雇佣军“常胜军”与太平军李秀成部争夺苏南;曾国荃率湘军在水师配合下攻长江沿岸各城镇,直指金陵;调多隆阿部由庐州进取浦口、九洑洲,造成南北对进,合围金陵之势;由曾国藩直接指挥的鲍超、张运兰部攻宁国、广德、芜湖、巢县、东坝等地,以保障曾国荃部的后方安全,同时策应浙江湘军;李续宜部和其它清军监视并阻击皖北太平军和捻军的增援,并兼顾战略后方湖北。1862年5月底,曾国荃部进驻雨花台。10月,在上海与淮军和“常胜军”对垒的李秀成奉天王之命率十三王共十万大军回救天京,猛攻雨花台湘军东西两翼。

曾国荃依照曾国藩“不出壕浪战”的指示,以深沟高垒为依托,死命固守。太平军猛攻月余,未能得手,被迫撤兵。曾国藩不断向曾国荃补充给养和兵员,使围城部队增至5万。1863年6月,开始反攻,攻占九洑洲,控制了长江北岸,战场态势大为改观。从1863年到1864年5月,李鸿章、鲍超和冯子材率所部相继攻占了常熟、太仓、昆山、苏州、无锡、常州、金坛、丹阳等苏南全部城市。左宗棠部在英法和外国雇佣武装“常捷军”的配合下,攻取了宁波、杭州等地。至此,曾国藩便完成了对金陵太平军的战略大包围,使其陷入了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困境。1864年7月,攻陷金陵。8月,清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太平天国政权被清廷扼杀以后,活跃在皖、豫、苏、鲁地区的捻军则逐渐壮大,并成为威胁清政权的主要力量。1865年5月,被清廷“倚为长城”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及所部数千队在山东菏泽高楼寨被捻军全部歼灭。清廷无将可用,决定再用曾国藩。

5月29日,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7月,进驻安徽临淮,旋移驻江苏苏州。先后提出以静制动,在临淮、济宁、周家口、徐州等重点地区驻兵设防;令地主、士绅修筑圩寨,实行坚壁清野,彻底清查;建立马队等策略。1866年夏,主张东以运河,西以沙河、贾鲁河,南以淮河为防线,北自朱仙镇至汴梁(今开封)和黄河南岸挖壕设防,以围困捻军。

9月,开封南面芦花岗堤墙被捻军突破,河防计划宣告破灭。清廷十分不满,12月7日,以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节制湘、淮各军,专办剿捻军务。曾国藩则回两江总督原任。从1865年至1866年,曾国藩与李鸿章依靠列强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次年,授大学士。1868年8月,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反洋教斗争,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杀害无辜良民20人,充军25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调任两江总督。

1872年3月,病死南京。

曾国藩是晚清着名军事统帅,他用兵稳健,目光远大,谋略甚深。

他同李鸿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体现了其开明的思想和宽阔的胸怀。

他以“末世扶危之英雄”自居,为挽救行将腐亡的清王朝殚精竭虑,但他看到的却是清王朝日渐颓败和走向灭亡。

上一篇:李秀成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