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套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119页(1322字)

书业常用语。指为保护书籍,加在书外的包裹物。或称为函,或称书套,或称“护书”。着录时只称函。封套称函,书一套称一函。铠甲亦称函,所以函有保护意。《孟子·公孙丑上》:“矢人(造矢的工匠)惟恐不伤人,函人(制甲的工匠)惟恐伤人”(惟恐被人所伤)。函套之函当取义于此。当装订的形式仍是卷轴(卷子)时,包裹卷轴的外套其名曰袠,也写作帙。一般每四卷或五卷为一帙。《说文解字》:袠,书衣也。据记载袠或用细竹编制(敦煌石室发现的卷子,有用细织竹帘包裹的,或者即是此物),或用绢帕为之。等书籍发展到书叶,装订方式发展到线装的阶段,帙分化为二:①装订在书的前后面(外皮)与书合为一体,称为书衣或书皮;②成为函套。函套是包在书外的附加物,可以不用,也可以更换,并不是书的一部分。线装书现在的函套有四种:①以硬纸为里,外敷以布或坚固的纸(贵重的书也有用绫锦的),围绕全书的四面,露上下两端,这是一般的式样,称为“四合套”。另有六面都不露的,称为“六合套”。②用木制之匣,一端可以开启,书置其中,自可无损,如用樟木为之,兼可防虫。③夹板,以与书皮大小相等的木板,上下各一片,两端打眼横贯两带束之。④纸盒,亦视书之大小册之多寡而定,此种纸盒是后来才有的,图书馆多用以藏易于散失的包背装,蝴蝶装刻本,或零碎拓片等。以上最多用的是四合套。一函装几册书视书的厚薄而定,一部书册数过多,则分成两函或三函四函等,但每函的册数一般要求相等。因为线装书装订多取双数,如一部分装成四册,六册,八册等,所以每函的册数也多是双数。如发现单数,必是册数不够。线装书破损时修理,有时要加衬页,书因而变厚,原书套即不再合用,要换新套。函套并不是书的一部分,所以研究版本并不涉及函套。只是有时会有牵连。如:①有的书坊售书不称一部若干册,而称几“套”(函套),最少光绪年间北京书坊有此习俗。北京聚珍堂所印活字本小说,告白称《王评红楼梦》四套,《续红楼梦》二套,《济公传》一套等等,并不称若干册。这一种书和那一种书每套内各装若干册,恐未尽同,所以只能估计他说的某书几套共约有若干册。

(见《聚珍堂》条)。此处说的《红楼梦》四套是说有四函,写在别处,有人以为是“四部《红楼梦》”,误会了。版本研究虽不涉函套,这种习俗称谓却有时与研究有关。②可当“帮手”。《缺名戏曲小说书目》着录戏曲小说七百余种,不题为何人藏书。其中有明刊本《三遂平妖传》一种,下注:“四册,(装)一楠木匣”。此明刊本罕见。留心小说版本的人都知道隅卿藏有此本,他并因此称他的书斋为“平妖堂”。孙楷第曾见马氏藏此书,四册,装一楠木匣内。可知此书目着录的是马氏书。别人即或也藏有明刊《三遂平妖传》,未必恰巧也装一楠木匣。此种木匣、皆系藏书人所制,书坊买书不供应木匣,除非卖的是旧书,原藏书人已配了木匣。此目还着录有《雨窗集》《欹枕集》等孤本、皆马氏所藏、所以可以断定这是马氏藏书的一个售书估价书目。后来得到了证实(张守谦《缺名戏曲小说书目及其录的小说罕见本》、《天津师大学报》1982年1期)。此处楠木匣虽然当了“帮手”,但它与版本并无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