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族名的含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民族辞典》第129页(752字)
波斯史家拉施德·丁(Rashid-eddin)在其名着《史集》第一编《关于乌古思及出自其后裔和某些亲、堂兄弟的三十四部落·畏兀儿(auigur)部落》中说:“由于崇拜唯一的主,乌古思和他的父亲、叔父们之间产生仇恨,互相打起仗来,当时乌古思的有些亲族与他联合,站在他这边,协助他;另一些则站在他父亲、诸叔和兄弟们那边。对那些归附于他并成为他的协助者的人,乌古思赐以‘畏兀儿’之名,这是一个突厥词,用波斯语来说,它的含义为:‘他和我们联合,并协助我们。’”拉施德·丁把乌古思可汗时期的内争归结为乌古斯皈依伊斯兰教,所以与父兄们产生矛盾,这是出于偏见。但是作为伊儿汗国的宰相,他利用了所能得到的蒙古人的资料,而畏兀儿人与蒙古人特殊亲密的关系(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被看作成吉思汗的第五子,又是女婿,此后的亦都护世代娶蒙古公主为妻),使我得以肯定,关于畏兀儿(auigur,今脱落前元音,为Uigur)的字义,显然是畏兀儿人自己的观点,是可信的。中国古代的史籍也有同样的记载。《新唐书》卷217《回鹘传》:“大业中,处罗可汗攻胁铁勒部,哀责其财,又恐其怨,则集渠豪数百悉阬之。韦纥乃并仆骨、同罗、拔野古叛去,自为俟斤,称回纥。”译成现代汉语,意为:“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西突厥的泥撅处罗可汗进攻和威胁铁勒部落,责令他们输送财物,又怕他们怨恨反抗,就召集他们的首领数百人,全部将他们活埋。于是韦纥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落一起抛弃泥撅处罗可汗首领,自称俟斤,并称为回纥。”这里把Uigur最早译为“韦纥”,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联合后,则称回纥。其实韦纥、回纥、畏兀儿都是Uigur的汉字不同音译。但这个词有联合、团结的含义,则是十分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