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历史词典》第474页(729字)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甘肃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人口111万余(1990年)。苏联也有655.8万(1979年),建有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族源可追溯到秦汉时的塞种、月氏、乌孙、康居、阿兰、匈奴等。6世纪中出现的突厥以及葛逻禄等突厥部落,蒙古兴起前后的契丹、乃蛮、克烈、钦察等部更是其重要来源。直到现在,哈萨克族中仍保留有乌孙、钦察(奇普恰克)、克烈、乃蛮等部落名称。10世纪以后上述一些部落先后受到喀拉汗、西辽、金帐汗国、白帐汗国等统治。13世纪,在蒙古压迫下,克烈、乃蛮西迁。15世纪中,白帐汗国的月即别(今译乌兹别克)人向南迁移。不久,锡尔河下游的一部分游牧民在克拉伊及贾尼别克率领下,从月即别汗国分裂出来迁至楚河流域,建立哈萨克汗国。哈萨克一词,意为“勇敢的自由人”、“自由自在的人”。传说来源于300勇士,每100人建立一个“玉兹”(意为一百),共建三个玉兹。17世纪中,即明末清初,蒙古准噶尔部雄踞我国西北,哈萨克同他们进行了行期的交往和斗争。清朝平定准噶尔割势力后,哈萨克首领阿布赉汗首先向同朝称臣纳贡,并说服其他各部投附清廷。经阿布赉汗的请求和乾隆帝的允准,哈萨克许多部落迁回故土。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又有一些哈萨克部落继续内迁。哈萨克长期经营游牧业,处于游牧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上保持着氏族部落组织形式。部落内最小的生产组织和游牧聚落为“阿吾勒”。封建统治阶级往往通过雇工、代牧和“氏族互助”等形式进行剥削。哈萨克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奇普恰克语支。有文字。信仰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