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教育区”设立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1440页(915字)
长期以来,法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因居民层次、学校条件等原因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一差异因第三世界移民的大量拥入变得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一些办学条件差、问题多而且每况愈下的学校和地区,引起社会极大关注。1981年7月1日,教育部长发出通知,表明了政府的意向:增加经费,增派教师,扩大投入,加强在教育失败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和阶层中的教育行动,推进教育民主化,以此克服社会的不平等。通知要求,省和学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立即与督学、校长及其他有关机构和团体协商,以招生片为单位,确定有困难的地区。所依据的主要数据和指标是:①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职业与就业状况、居住和生活水平、社会服务等一般情况。②学前和小学教育入学率、班级人数、小学留级率、初中辍学率、外籍学生比例、收容差生的学徒预备班(CPA)和职业预备等级班(CPPN)学生比例、学校密度、对短期(职业)高中教育的需求等教育内部的具体数据。通知还要求,各地立即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对困难地区在人力、物力、教学等方面帮助的方式,尤其是要制定好学校计划。是年12月28日,教育部又发出通知,正式决定设立“重点教育区”(zone d’éducation prioritaire,ZEP)。1982年3月19日,法国教育部再次就此发出通知,强调学校计划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集中支持困难最大、学校计划最具体可行的地区。对确定为重点教育区的地方,国家采取特别扶持的政策,在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予以专门帮助。当时全国确定了355个区,1986年增加到390个,1996年定为558个(含海外省和海外领地的28个)。开始时的重点是初等教育,重点区的小学数和学生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5%和8.5%。此后,工作重心逐步转向中等教育。到1995年,“重点教育区”共有约36万初中生,6.5万高中生,分别占公立初中和高中学生总数的14.2%和3.7%。法国教育的重心常常因政府甚至部长的更迭而变化,“重点教育区”的制度虽然坚持下来,但没有一直作为“重点”,它的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