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的教学语言之争
书籍:世界教育大事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1508页(639字)
从17世纪开始,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就是法国的殖民地,官方语言是法语。法国政府的目标是想将这里的居民同化于法国文化,而这个目标主要通过教育渠道来实现,所以,这里的教学语言也规定必须是法语。但是,这两个岛上所有的本地居民都讲一种由非洲语和法语混合而成的土生法语,称“克里奥尔语”,并形成一种“克里奥尔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民族独立意识的兴起和发展,“克里奥尔文化”和“克里奥尔语言”开始引起政界、语言界和教育界的注意。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人民已经争得内部自治权,要不要继续在这个岛国保持以法语作为教学语言的问题,就成了90年代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本地教师认为,对西印度群岛的儿童应该用“克里奥尔语”进行教学,而不是用法语进行教学。在他们看来,用法语进行教学有可能使学生同自己的民族传统愈来愈疏远,因此,他们强烈地要求实行教育制度“克里奥尔化”(即本土化)。希望这个岛国赢得独立的一些政治家也认为,土生白人的命运是同西印度人民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无视“克里奥尔文化”的存在是错误的。从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已经实行的一些改革来看,人们也是支持那些主张在教育系统中使用本地语言的意见的。但是,“克里奥尔文化”和“克里奥尔语言”的发展是同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的独立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法国海外省的教育目标是要把那里的年青人培养成“完美的法国公民”,这场关于教学语言的争论一时还难以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