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新秩序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法律大辞典》第111页(667字)

国际货币秩序是各国的货币制度和国家之间货币关系的总和。

19世纪中期,世界主要国家先后实行金本位制,并因此形成了以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秩序。金本位制因30年代的经济危机而趋于瓦解,并形成了以若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几个货币集团,从而出现了集团对应的货币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秩序,维持了近30年。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先后出现了一些地区性的货币体系,在区内各国中维持一定的货币秩序,形成了一种多体系并存的国际货币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提出,重建国际货币秩序的议题也列入了世界日程。建立新的经济秩序的问题中,提出了金融货币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即要用各国之间平等的相互支付关系最终取代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要使货币秩序过去主要有利于少数金融霸国转变为有利于整个国际社会,特别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为此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要求彻底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决策权和扩大借款权,彻底改革现存的汇率体制、储备体制、金融体制、国际收支调整程序等,还为增加官方发展援助,减免债务开展斗争。但是,国际货币新秩序的建立是艰巨的、长期的任务,目前妨碍新秩序的因素众多,如主要经济大国对国际金融事务的控制和干扰,世界货币汇率的不稳定,债务危机、国际收支状况日趋恶化等。

然而,建立国际货币新秩序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在推动建立这一新秩序的进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