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比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27页(695字)

【生卒】:1440—1518年

【介绍】:

印度教虔诚派领袖、思想家民间人。相传是一个婆罗门寡妇的私生子,后被贝纳勒斯城的一对纺工夫妇抚养成人。也有人说他父亲是伊斯兰教徒,母亲是印度教徒。青年时代追随印度教虔诚派领袖罗摩难陀·斯瓦密(Ramanand Swami)学习印度教教义及瑜伽术,成为他的主要弟子。晚年漫游北印度各地,以诗歌形式宣传其教义,并建立了伽比尔派。其传教活动曾受到伊斯兰教君主锡堪达尔·洛蒂(sikandar Lodi)的禁止及伊斯兰教徒的反对,并被驱逐出贝纳勒斯。1518年病逝于麦哈尔城。其哲学思想以印度教吠檀多哲学为基础并吸收了伊斯兰教苏非派的神秘主义。主张一神论,宣称宇宙的最高实在、万物之主是梵、(罗摩)神或真主。梵或神是唯一不二、全知全能、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神存在于万物中,万物中皆有神的因素。通过虔诚信仰、修习瑜伽、口诵“罗摩”的名字,可涤除一切罪恶、净化身心,得到“神思”或“内省”,在内心深处亲证“罗摩”的存在,达到“梵我一如”的境界,获得无上的福乐。伽比尔反对偶像崇拜、祭祀、苦行、朝拜圣地,反对歧视妇女、种姓制度及宗教压迫。主张婆罗门与首陀罗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无贵贱之分。承认业报轮回及解脱。强调祖师(古鲁guru)的作用,认为没有导师的指引,就无法在内心亲证神,无法获得解脱。伽比尔是文盲,他的诗歌都是随口吟出的,后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书,编成《伽比尔》诗集。主要诗篇有《五千颂》、《罗摩尼》等。其诗自然清新,在下层群众中流传广泛。伽比尔对印度教及伊斯兰教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并成为锡克教的先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