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28页(2622字)

在与中国和朝鲜的交往中佛教逐渐传入日本。公元522年,百济明王进献佛像、经论及幡盖,并上表赞颂弘扬佛法之功德,被看作佛教正式传入日本的开始。此后不断有僧侣到达日本,日本也向中国派遣留学僧人,这些留学僧后来在“大化革新”中起了骨干作用。到7世纪末,全国已有寺院540多所。佛教之所以能迅速传播,是与圣德太子(574-622年)的提倡分不开的。

奈良时期(710-794年)是日本佛教的极盛期,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了三论宗、法相宗、成实宗、俱舍宗、华严宗和律宗六派,被称为“奈良六宗”或“南都六宗”。此时的佛教可以说是原原本本从中国引进,在教相判释、教义戒法方面没有什么发展。奈良佛教制度逐渐完备,佛教被作为镇护国家的要法,与政治关系密切,僧侣染指政治,朝廷对僧侣待遇优厚,寺庙都建于城市里,称为“都市佛教”。

进入平安时期(794-1184年),最澄和空海创立日本的天台宗和真言宗,被称为“平安二宗”。最澄(767-822年)曾入唐学天台宗教义,同时兼学密宗。回国后在比睿山建立道场,开创日本天台宗。最澄的天台宗主张护国主义,并把台、密、律、禅四宗融合,被称为“台密”。空海(774-835年)亦曾入唐求法,从惠果受密宗嫡传。回国后以平安东寺和高野山金刚峰寺为根本道场,开创日本真言宗,被称为“东密”。该期佛教深受盛唐影响,建筑寺院从城市到名山,开始了日本的“山岳佛教”。佛教不如前代与政治联系紧密,可以说是从政教合一转变为政教并立,最澄的“台密”和空海的“十住心论”是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天台和真言以贵族宗教的面貌出现,同时由于武士的皈依,僧兵的出现,引起了派别之间的倾轧和争伐。

镰仓时代(1184-1333年)是日本佛教的重要发展时期,产生了日本的净土宗和禅宗,还产生日本特有的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净土思想早在9世纪就传到日本,后经先驱者源信(924-1017年)的倡导,直至12世纪,才由源空(1133-1212年)正式开创日本净土宗,主张只要修称名念佛,即可往生净土。由于它的教义和修行简单易行,深受武士及庶民的欢迎。天平年间与律宗传入的同时,禅宗(北宗)也传入日本,但未形成宗派。开创日本禅宗的是荣西(1141-1215年),他曾两度到中国,在宋居留六年,承临济禅正宗法脉,回国后开日本的禅宗,他主张“单传心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和护国主义,特别受武士阶层的欢迎,历来有“武士好禅”的说法。宋灭后,不少中国和尚去日本避乱,又将临济禅杨岐派传到日本。1223年道元(1200-1253年)入宋,又将曹洞宗传入日本。从此日本禅风大盛。曹洞宗信徒多为下层农民,临济宗信徒多为将军武士,故日本历来有“曹洞土民,临济将军”的说法。

净土真宗(亦称真宗、一向宗)是由亲鸾(1173-1262年)创立的日本特有的佛教派别。该宗不注重念佛,更注重信念,“一念发起,平生业成”,是绝对的他力宗派;主张“恶人正机”说;废除食肉娶妻之禁,主张僧俗一样。至战国时代(1467-1568年)发展甚广,有“真宗十派”。

另一个日本特有的宗派是日莲宗,由日莲(1222-1282年)创立。该宗以日莲手书的“南无妙法莲华经”七个字作为本门的本尊(定);以口唱“南无妙法莲华经”作为本门的题目(慧);以口唱“南无妙法莲华经”作为本门的戒坛(戒)。称为日莲宗“三大秘法”。以后发展甚广,影响甚大,在近现代的新教团中,有三分之二属于日莲宗。

该时期的各宗派不像前代各宗那样肯定现实,而是采取否定现实,厌恶秽土,欣求净土或耽禅悦,教义及戒律都比较简单。如果把台、密称为“贵族宗教”,那么该期佛教可称谓“平民化的廉价宗教”,佛教变得更加世俗化。

进入德川时代(1603-1867年),日本封建制度全面完成,为巩固封建秩序,确立了各种制度,佛教的各项制度也随之完备起来,实行“改变宗门”的制度后,形成了严格的“寺檀关系”。前代形成的诸宗继续流行,随着政治中心转移到江户,关东地区的佛教有所发展。1654年,隐元禅师(1592-1673年)到日本,开创了日本的黄檗宗,与临济、曹洞形成了日本禅宗三大派。该时期儒学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出现了儒学家和国学家的排佛论,加上僧侣本身的堕落,佛教在日本的影响相对缩小。

明治维新(1868年)前后,出于反对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及天皇专制制度的需要,颁布了“神佛分离令”,强令出家贵族还俗复饰;废除宫廷内佛教仪式;又解除食肉、娶妻、蓄发之禁令;定神道教为国教,一度在全国形成了“废佛毁释”运动。加上启蒙运动的蓬勃开展和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佛教处于难堪的境地。虽然佛教徒发起了“护法运动”,努力维护自己的生存,但影响日益缩小。但是不久又重新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植和利用。1889年宪法公布以后,确定了“信仰自由”的政策,一部分佛教学者跟上了“文明开化”的潮流,对佛教进行了改革,各宗竞相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派人出国留学、考察,出版佛教书籍,佛教又重新取得了某些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佛教形成了13宗56派。改革后的日本佛教适应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和向外扩张的需要,成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二次世界大战中,政府制定了“宗教团体法”,佛教也被纳入战争体制。

二次世界大战后,废除了“宗教团体法”(1945年),颁布了“宗教法人法”(1951年),实行了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政策。各教派冲破了原有的限制和隶属关系,形成了270个教团。一些新教团发展很快,并与政治关系密切。战后在政府和财团的鼓励和资助下,佛教研究也有很大发展,各宗派拥有大学20多所,各种研究会、学会50多个。不少派别还积极向海外传教和发展组织。目前佛教还是日本的主要宗教,有13宗160多派,约有信徒8700多万人,在现代国民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