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47页(1068字)

法国当代哲学家巴尔特的一本重要着作,出版于1970年。该书一般被认为是巴尔特前后期思想的一个转折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所谓的传统结构主义或科学结构主义阶段的结束和后结构主义时期的开始。

在《S/Z》中,巴尔特通过对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萨拉西尼》的评注,表现了与结构主义文学批判方式的决裂,提出了基本类型学的评注作品方法。巴尔特把本文划分为“可读性的”和“可写性的”两种基本类型。可读性本文是静止的、凝固的、封闭的,可写性本文则是流动的、开放的。可读性本文使业已确立的观点和价值框架永恒化,只是现时世界的过时的模型;可写性本文则打破本文内部的时间限制,要求读者不是通过语言去观看一个预先建造的世界,而是观看语言自身的本质,和作者一起参与创造自己的世界的活动。在可读性本文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明确的,本文的意义是单一的,阅读只是接受或拒绝,而不是“重写”;可写性本文不承认任何从能指到所指的简单的过渡,它向读者提供多义性解释的可能性,鼓励读者超出本文之外,去注意作者没有提及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意义,使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产生新的作者与读者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解释和新的乐趣。因此,可读性本文只是读者被动地消耗的本文;而可写性本文则要求读者的积极配合,要求他在作品的生产和写作中做出贡献。实际上,纯粹的可读性或可写性本文是不存在的,一个本文中总是既有可读性成份,也有可写性成份。但是,可以根据两种成份的比例评价出本文的类型。巴尔特认为,像巴尔扎克的《萨拉西尼》这样的古典文本绝大多数是可读性的,而现代的本文大都是可写性的,它们比古典本文更具有多义性。《S/Z》就是可写性本文的一个例子。

本文的基本类型学是建立在巴尔特关于五种信码的假定的基础之上的。在《S/Z》中,巴尔特确定了五种主要信码:释义信码,寓意信码,象征信码,选择信码和文化信码。巴尔特认为,本文主要就是由这五种信码构成的,这五种信码组成了一种网络,其中贯穿着本文。作者和读者都使用这些信码,在本文的每一次阅读中,这些信码决定和产生新的意义。

由于这些信码只参与本文的构造过程,而不具有模式的地位,因而与结构主义的学模式截然不同,它使本文不再参照某种超验的模式,也不是参照现实,因为现实也是信码构成的本文,所以,本文只是相互参照。巴尔特的这个思想使文学更远地脱离再现功能。

上一篇:索绪尔 下一篇:琐罗亚斯德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