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格拉底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40页(2771字)

公元前4世纪-前3世纪在古希腊苏格拉底部分学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昔尼克学派、昔勒尼学派、麦加拉学派的统称。

雅典和斯巴达两霸争夺全希腊的霸权,造成了从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果两霸俱伤,人民遭殃。在雅典城邦内部,工商奴隶主民主派与大土地奴隶主寡头派的斗争也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苏格拉底和下层社会联系密切,比较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危机的存在和发展。他既不满大土地奴隶主寡头派,又不满工商奴隶主民主派,从理论上探讨历史的新出路,创立了美德即认识的伦理哲学。最后被诬告陷害而死。苏格拉底去世之后,他的部分学生转向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怀疑论、感官享乐论、诡辩论,但是又打着苏格拉底的旗号,形成和发展了从苏格拉底的伦理哲学出发却又不同于苏格拉底的伦理哲学的昔尼克学派、昔勒尼学派、麦加拉学派。苏格拉底生前并没有建立过什么团体和学派。所以,小苏格拉底学派并不是对苏格拉底伦理哲学的承继和发展,而是表现了苏格拉底伦理哲学的分化和变形。这是小苏格拉底学派的基本特点。

昔尼克学派又称犬儒学派,因其在雅典的快犬健身房(音译为昔尼克)活动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是安提斯泰尼和他的学生西诺柏的弟欧根尼·拉尔修等人。安提斯泰尼深受怀疑论的影响,对社会危机滋长出愤世嫉俗的消极情绪和悲观失望的没落心理。一方面,他全盘否定现实生活,要求抛弃一切享受和快乐;另一方面,他全盘肯定禁欲主义,要求理性的自制、自主、自足。他认为,一个人有了美德就够了,生活越简单越贫困越好。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美德。有了美德,就有了一切。据说他说过:“我宁可成为疯子,也不追求感官的快乐。”昔尼克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西诺柏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更是否定一切、蔑视一切。他公然自称是,栖身于一个木桶里,过着狗一样的生活。以一身褴褛的衣服,一根护身的木棍,一个讨饭的皮袋,一只喝水的杯子,到处流浪,乞讨为生。这不过是走另一个极端来追求精神的自由、独立和满足。后来,这一学派完全堕落为一群肮脏的恬不知耻的乞丐。有的竟然在公共市场上当众性交,和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昔尼克学派借助怀疑论,把苏格拉底因为重视理性和美德而忽视感性和现实生活的片面性,发展到难以容忍的极端化地步,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希腊奴隶制城邦危机的深重。这种禁欲主义色彩的哲学思想,后来演变为斯多阿学派的伦理哲学,成为古代基督教的理论来源之一。

昔勒尼学派因其在非洲北部的希腊殖民城邦居勒尼活动而得名。这个学派以追求快乐为宗旨,又称快乐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阿里斯底波和赫格西亚等人。阿里斯底波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居勒尼人,曾经游学雅典,向苏格拉底求教,并且受到智者学派相对主义感觉论的深刻影响。社会上盛行的感官享乐论更是他身体力行的。阿里斯底波认为,人的一切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的。在他看来,只有感觉才是可以理解的、不会出错的,而引起感觉的外界事物却是不可理解的、无法说清的。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感觉,每个人也只有自己特殊的感觉。所以,感觉所能达到的才是人生的一切。感官的享受和快乐是人生最大的善。善的标准和目的决不是别的什么,只能是享受和快乐。昔勒尼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赫格西亚进而认为,一切取决于人的感觉。但是,感觉并不能提供准确的知识,相反因人而异。感官享受既能产生快乐,又能造成痛苦。灵魂不仅遭到肉体的干扰,而且倍受精神的折磨。幸运刚刚遇到,转眼烟消云散般地幻灭。因此,贫穷和富裕、奴役和自由、卑贱和高贵、无名和有名等等都是无所谓的。他甚至认为生命和死亡是一样的。因为生命离不开痛苦,快乐和幸福无法实现,死亡却是纯粹的快乐,什么痛苦也没有。所以,无动于衷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善。昔勒尼学派把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感觉论和苏格拉底的伦理哲学结合起来,进而以感官的享受和快乐取代人生的追求和美德。在形式上,昔勒尼学派和昔尼克学派似乎截然相反。前者追求享乐,后者排斥享乐。在内容上,这两个学派异曲同工。昔勒尼学派以肯定的方式追求主观的享乐的自由,为此不顾一切;昔尼克学派以否定的方式追求主观的精神的自由,为此不顾一切。昔勒尼学派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希腊奴隶制城邦危机的深重。消极颓废的悲观和醉生梦死的乐观,把整个希腊国家引向了灭亡。这种纵欲主义色彩的哲学思想,对希腊晚期伊壁鸠鲁的伦理哲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麦加拉学派因其在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邦麦加拉活动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是欧几里德和他的学生欧布里德以及斯底尔波等人。欧几里德创立了麦加拉学派。他是麦加拉人,曾经专心研究了爱利亚学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麦加拉和雅典处于敌对状态。欧几里德经常乔装打扮,冒着生命危险潜入雅典,求教于苏格拉底。巴门尼德把存在看作是永恒的、唯一的,苏格拉底把善看作是永恒的、唯一的。欧几里德把存在和善统一起来。他认为,善是最高的存在,因而也是永恒的、唯一的存在。智慧、心灵、理性、美德以及神灵,不过是善的不同名称而已。一切与善相对立的东西例如恶、运动变化等等都是不存在的。麦加拉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欧布里德是米利都人。他在雅典结识欧几里德之后,拜欧几里德为师。欧布里德提出了不少逻辑悖论。一类悖论涉及到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例如他问道,如果一个人承认自己说谎,那末他是在说谎还是在说真话呢?他又问道:你是否已经不再打你的父亲了?回答者直接作出任何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窘境。另一类悖论涉及到质和量的关系。他问道,拔去一根、两根头发不能成为秃头,拔掉多少根才能拔成秃头?他又问道,一粒、两粒谷子堆不成谷堆,堆了多少粒谷子才能堆成谷堆?回答者很难简单地作出直接的回答。这些看来是相当无聊的概念游戏,却是以形式逻辑否定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从而论证善是唯一的最高的存在。正如芝诺反证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欧布里德反证了欧几里德的善与存在同一论。斯底尔波是麦加拿人。他和欧布里德一样承继了欧几里德的衣钵。不同的是,他揭示了不少语言中的逻辑悖论。在他看来,人们想的和说的不是一回事。唯一的最高的存在,只能是善而不是别的什么。斯底尔波同样反证了欧几里德的善与存在同一论。麦加拉学派既把爱利亚学派的存在论和苏格拉底的伦理哲学结合起来,又把爱利亚学派的概念辩证法和苏格拉底的定义问答法结合起来,从否定逻辑矛盾入手来否定现实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与昔尼克学派和昔勒尼学派相比,麦加拉学派更加富有抽象思辨的色彩。这种抽象思辨色彩的哲学思想,对于柏拉图理念论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很有影响,后来又演变为希腊晚期的怀疑论哲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