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和人的未来》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40页(940字)

1958年德文第一版。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晚期着作。全书共分18章:(1)新的事实;(2)关于新事实的最初政治思考;(3)伦理思想的力量;(4)牺牲;(5)军事形势;(6)殖民主义的终结;(7)自由和专制主义;(8)俄国、西方和中立问题;(9)联合国;(10)总体规划还是原子弹;(11)变化的形势;(12)科学家和“新的思维方法”;(13)理性;(14)理性的发言人;(15)理性的代表;(16)我们有关世界的历史——政治知识中的理性和非理性;(17)理性和民主;(18)害怕和信任。

雅斯贝尔斯首先对原子弹的出现及它造成的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面对原子弹问题所发表的不同政治观点逐一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原子弹的出现使人类面临两个选择:或者是全人类一起走向毁灭,或者对人的道德——政治状况作出改变。他指出,人类仅仅依靠政治和法律程序并不能达到世界和平。但人类只要确信自己的自由和责任,就有可能实现世界和平。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思维方法的改变。雅斯贝尔斯认为,当代人的思维方法的根本缺陷在于完全局限于科学和技术范围,仅仅致力于“知道怎样做”,过分相信和依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好像人类利用技术仅仅是一个技术性质的问题,似乎不用改变人的生活就能规划出如何实现和平的目标。然而,这一切是不够的。人的科学和技术必须成为大全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应该把注意力从外部的产物转向内部的思维,从理智转向理性,应该相信理性思维将导向所有的观点并得出创造性的决定。这一切都有赖于正确的哲学思维。哲学思维将帮助个体达到一种理性状态:人将知道自己应该为什么而生活而工作,知道何者为何及自己将干什么,知道什么将会出现。

雅斯贝尔斯最后批判了当前存在着的将哲学和行动加以分离的弊病:哲学家进行思维而不行动,政治家行动,但他们的思想过于狭隘。他呼吁哲学和政治应该联合起来。

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雅斯贝尔斯对后工业社会科技文明高度发达而出现的忽视人的道德文明、忽视科学家应承担的政治历史责任等趋向的关注和批评。

上一篇:原因 下一篇:原子论学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