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罗依申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50页(915字)

【生卒】:1808—1884年

【介绍】:

德国史学家、浪漫主义解释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于波莫瑞,是一个随军牧师的儿子。就学于柏林大学,在校时深受黑格尔和伯克的影响,后在基尔、耶拿和柏林等大学历任专门职务。

德罗依申的解释学理论主要植根于他的历史研究之中。他在对德国历史学家兰克的历史研究方法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历史解释学成为浪漫主义解释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并为狄尔泰在理论上进一步清楚地表述它奠定了基础。

德罗依申解释学的基本目的是要克服支离破碎地研究历史、埋头搜集史料的方法,使人能从历史过程的主导观念重新经历历史过程,从而确定它的目的论的整体统一性。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德罗依申提出了“心理学解释”和“观念的解释”两种方法。

心理学解释要求解释者重新经历历史参与者的动机以把握历史上主要的、基本的关节点。观念的解释要求解释者超越狭隘的个别动机的因果历史运动,按照由历史地重新经历得来的目的论洞见把部分同更大的全体联系在一起,从而上升到理解观念的普遍历史发展。

德罗依申把历史作为人的本体论基础。人既不能在方法论上同它分离,也不能在存在上同它分离。

历史的本质就是人的创造,而人的本质就在于历史。在这种本体论构思上建筑起来的解释学理论所提出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伦理与科学的统一、个人与历史的统一等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解释学。

主要着作有:《亚历山大帝史记》(初版,汉堡,1833年;第6版,斯图加特,1925年)、《希腊化时期史》(2卷,初版,汉堡,1836-1843年;第2版,共6卷,哥达,1877-1878年)、《论自由战争的讲演》(初版,基尔,1846年;第2版,哥达,1886年)、《普鲁士政治史》(14卷,初版,来比锡,1855-1856年)、《史学概论》(初版,来比锡,1868年;英译本,波士顿,1893年)。

上一篇:德廉美修道院 下一篇:德谟克利特
分享到: